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上面是对否卦的基本解释。这个地方引出了否卦的九五爻:“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九五爻一动,阳动则阴生,阴动则阳生,否卦就变化成了火地晋卦。晋卦,明处于地上,上卦为离、为火、为明,明处于地上,所以晋卦的大象辞是“君子以自昭明德”,自己内心会变得很明亮,能够关照、能够警惕,跟否卦九五爻的爻辞是很相近的。因为否卦处九五之时,阳爻一动变为阴爻,成了离卦之后,天地之否的这个势态就得到终止,所以是“休否,大人吉”,休息了,终止了,这个“否”的势态结束了,大人君子就处于吉祥之地。这个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大人君子重头收拾旧河山的时候了。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意思是危险啊,危险!就好像是一个很重要、很贵重的东西,绑在苞桑的细枝条上。有过农村经验的朋友就知道,桑树发芽以后,枝条很细很长,非常脆弱。这里说把很贵重的东西绑在桑树新发的细枝条,的确很危险。前面之所以说“休否,大人吉”,就是因为真正的大人君子,他随时都在警惕这种“系于苞桑”的危险性。即使是处于太平盛世的时候,对于安危、存亡、治乱之道,都要非常小心谨慎,随时要考虑到未来的变数,考虑到危险性的存在。
我们看现在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看起来是大治了这么几十年。后人如果来写这段历史的话,这段时期就可以说是天下大治,是太平之世。但是,我们看一下中央的领导人,看他们在电视上出现时的表情,确实有那么一点“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的感觉啊!前一阵子总书记出来讲话,堪称九字箴言:“不放弃、不懈怠、不折腾”。实际上领导者们看得非常清楚啊!让我们不放弃,全社会都要有一种警惕性,不能放弃了社会责任、目标;不懈怠,是要我们继续努力,坚韧而不放松;不折腾,不要添乱折腾,不能随便浪费社会成本。温总理出镜的时候,我们看他的表情经常很忧虑,那真是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在里面。尽管说现在国家显得很太平,但他们一直都保持着很高度的警觉,这就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另外,“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也提醒人们,在重大的事情上面,在国之大事上面,不能随便把它系于苞桑之上!国家大事不能随便委托在小人身上,一定要找到名符其实、可以重托的大人君子才行。
上面是我们从否卦九五爻中,引申出来关于安危、存亡、治乱的一套论述。下面这一段涉及到另一个卦。“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意思是危险啊,危险!就好像是一个很重要、很贵重的东西,绑在苞桑的细枝条上。有过农村经验的朋友就知道,桑树发芽以后,枝条很细很长,非常脆弱。这里说把很贵重的东西绑在桑树新发的细枝条,的确很危险。前面之所以说“休否,大人吉”,就是因为真正的大人君子,他随时都在警惕这种“系于苞桑”的危险性。即使是处于太平盛世的时候,对于安危、存亡、治乱之道,都要非常小心谨慎,随时要考虑到未来的变数,考虑到危险性的存在。
我们看现在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看起来是大治了这么几十年。后人如果来写这段历史的话,这段时期就可以说是天下大治,是太平之世。但是,我们看一下中央的领导人,看他们在电视上出现时的表情,确实有那么一点“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的感觉啊!前一阵子总书记出来讲话,堪称九字箴言:“不放弃、不懈怠、不折腾”。实际上领导者们看得非常清楚啊!让我们不放弃,全社会都要有一种警惕性,不能放弃了社会责任、目标;不懈怠,是要我们继续努力,坚韧而不放松;不折腾,不要添乱折腾,不能随便浪费社会成本。温总理出镜的时候,我们看他的表情经常很忧虑,那真是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在里面。尽管说现在国家显得很太平,但他们一直都保持着很高度的警觉,这就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另外,“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也提醒人们,在重大的事情上面,在国之大事上面,不能随便把它系于苞桑之上!国家大事不能随便委托在小人身上,一定要找到名符其实、可以重托的大人君子才行。
上面是我们从否卦九五爻中,引申出来关于安危、存亡、治乱的一套论述。下面这一段涉及到另一个卦。“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鼎卦是一个非常好的卦,鼎在中国政治文化中,本身就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器物。我有一个做青铜器的朋友,外号胡青铜,他仿制了很多青铜鼎,生意非常好,发了大财。他卖得最好的一个鼎,名字叫做“和谐之鼎”,很多当领导的都喜欢。为什么青铜鼎这么受人欢迎?确实有其历史原因。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以后,舜帝把天子之位禅让给了大禹。大禹即位之后,“划天下为九州”,把整个中国划成了九个大块;“集九州之美铜”,把天下最好的铜集中起来,铸造了九个青铜大鼎。铸青铜大鼎做什么呢?是为了“鼎定九州”。在中国历史上,鼎就具有这种安定天下的象征意义。因为鼎是国之重器,而且非常方正,至正至重,所以古代称九鼎为“天下九州,凝命之所在”,九州的命运都是凝固在九鼎上面的。古书上说“逐鹿问鼎”,实际上就是征战群雄、夺取天下的代名词。
九鼎从大禹那儿一代代传承下来,经过夏、商两代,到了周成王的时候,就把九鼎从商都迁到了洛阳。当时宫廷的巫师因为九鼎搬迁成功,专门卜了一卦,说周朝将继三十世,历七百年。而事实上到了秦国统一中国,废掉了最后一个周天子的时候,周朝是传了三十七代,时间是八百多年。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周朝是历史最长的一个朝代。周代的文化从周文王、周武王再到周公,他们以这一套“德治天下”的文化,福泽于后人,直到今天仍然绵绵不绝。
史载到了周威王的时候,有一次九鼎突然发生震动,这可不得了!天下之重器震动了,史官都大惊失色:大事不好!九鼎震动,周天子之位坐不正了!周天子将失其正位凝命之道。果然就在那一年,韩赵魏三分晋国,晋国的三个大夫把周天子分封的这个诸侯大国给瓜分了。韩赵魏三分晋国之后,周威王不仅没有按照周朝祖宗的礼数行天子之令,声讨叛逆,而且害怕韩赵魏三国的势力,反而把他们也加封为诸侯。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不再,春秋五霸的时代结束,战国七雄的时代开始。进入战国以后,诸侯兼并日益剧烈,周天子的地位形同虚设,周朝越来越飘摇零落,势力越来越微弱,直到最后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