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局限性与统筹科学


论(62

2009-12-12

辩证法的局限性与统筹科学

 

       从一个半世纪以前科学辩证法产生,人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使得人们对于辩证法的信仰达到了迷信的程度。这种迷信违背了辩证法自身的原理,即一切事物和理论方法都是有条件的和发展的,从而看不到辩证法的局限性和发展性。这种迷信妨碍了认识的发展,从而妨碍了认识去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我在《关于物质观的认识》一文中说明了,物质就是无限的存在、联系、变化等。物质的无限性存在表现为无限的外延和内涵存在、无限多样的种类和形式存在、无限联系的渠道和方式存在等等。物质是以无限的变化和发展,不断的突破人的认识想象的局限性的无限存在。

       以往对物质的无限性的认识,仅仅是宇宙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外延和物质的无限可分解,无限小,只是很简单的认识。客观上物质的无限性更主要的是无限多样的种类和形式、形态和联系等。就如以前认为物质形式的形态有三种,即固态、液态、气态等等。后来发现还有电离态、第五态,或者还有第六态等等。未来可能会发现物质有无数的形态。同样物质形式之间的联系会有无限的形式和方式。

物质的无限性对于辩证法,就是证明它的有限性或局限性。辩证法的三大定律,即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等等事物的联系定律,相对于物质的联系无限性来讲,是很局限的物质联系概念。辩证法将物质的联系形式规定(仅仅)为三个定律,就局限了对于物质联系形式的无限性的认识,局限了认识物质的无限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对于物质的无限性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从而对于辩证法的局限性的认识也突出来了。这就使得解决物质的无限性与辩证法的局限性的矛盾成为认识科学理论研究的迫切任务。

在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只有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和知识可以适应和反映物质的无限性。任何其他的理论方法知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不可能适应物质的无限性。因而数学始终作为所有科学学科的支撑,保持了各门学科的局限性与物质的无限性的联系。但是仅仅有数学还不够,信息时代还要有能够适应于认识物质无限性的认识理论方法。统筹科学就是在信息技术产生和应用的条件下出现的新的、更为适应认识物质的无限性的认识理论方法。

统筹方法原来是针对事情的多样性的一种优化的选择和平衡的方法,主要应用于事物或任务有多种要素共同发生作用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的途径和成果。这种统筹方法可以称为狭义的统筹方法。目前人们所使用的还多是狭义的统筹方法,即优选法。面对资本市场的变化和金融危机,传统的各种经济学方法不灵, 其原因之一就是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优选方法上的,(也可以讲是狭义的统筹方法上的)主要是为了优选,不是针对不确定性或可能性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事情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包括人的能动带来的不确定),人的认识也大大超出对事情的既定的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更主要集中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上。这使得统筹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出现了广义的统筹方法,即统筹科学。目前对于统筹科学地认识和应用还有很远的距离。

今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统筹理论和方法的需要会不断的增加。新的统筹方法论将发挥主要的指导作用。这时辩证法作为一种工具会更多在具体的应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