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陪着一位书法名家买房子,老人家问了我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什么样的房子才算好房子?这可真的难倒我了。
出了售楼处,看到有几个售楼小姐在喷泉旁合影,集体在喊——茄子,立马来了灵感,就跟老人家说:好房子就像红楼梦里的茄鲞。大师是位出名的美食家,笑容中看出了了顿悟的惬意。
中国人讲究食不厌其精,《红楼梦》里最有名的菜就是茄鲞,第四十一回,凤姐奉贾母之命,挟了些茄鲞给刘姥姥吃,刘姥姥傻了眼,吃过之后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样的味儿来了!”说明这道菜非寻常人家见过吃过。茄鲞是《红楼梦》中写得最为详实的一道菜,书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凤姐向刘姥姥讲解说:“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茄子又名落苏、昆仑瓜、紫瓜等。“鲞”,即是剖开晾干的鱼干,如“牛肉鲞”、“笋鲞”等,都是腌醋成干的片状物。“茄鲞”,当是切成片状腌醋的茄子干。
秋日里虽然降价的大旗仍在寒风中高高飘扬,但毕竟冬天还没有来。然而有些知名大盘的不少细节设计被取消,施工也开始粗糙,与印象中的知名大盘所应有的品质大相径庭。
买房子实在不应该只看价格,而忽视了对楼盘品质的关注。面对市场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不少消费者和开发商也开始反思,价格的诱导力和楼盘的地段、户型、园林、配套及未来社区生活等品质内涵,究竟谁更重要?
好房子应该不是炸茄合, 更不是蒜茸茄子, 或许要比《红楼梦》里的茄鲞还精致许多。
经过后奥运时代历练的房地产行业,不再是骄横不羁的“任我行”,在游戏规则的警示下,终于开始清楚了变与不变的基本原则,也明晰了市场化权利与社会性义务之间的辩证关系。目前各大楼盘还是纷纷祭起价格利器,希望以价格的诱惑力吸引购房者入市消费。“房价还会不会再降?降到合适的底部价位我才出手。”不少购房者纷纷将目光瞄准了楼市的价格变动,购房“抄底”心态溢于言表。
在楼市低迷期间,开发商 “以价取胜”便能够迅速销售减轻资金压力,但对消费者而言呢?恰似雾里看花。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在压缩房价的同时,势必会也压缩开发的成本,这就会导致楼盘品质降低,购房者也会误食一系列的缓释毒药,其后遗症苦不堪言。房地产开发有自身的周期性,从前期批报到后期施工、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限制和局限,在地价、原材料价格持续增长和同行无序竞争的前提下,跟多的环节无法预测和掌控,降价定会对楼盘品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楼市交易量的萎缩,一批批躁动不安的购房者,盲目与冲动的热潮逐渐消退,而一些购房者却在价格的迷雾中徘徊。
提升楼盘的品质比降价更重要。
一些热销楼盘往往以价格取胜。价格层面的单一竞争容易使开发商忽略质量、性能、服务,忽视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同时引发产品严重的同质化。消费者的观念从简单的物质硬件,上升为生活品质的提高。
购房者在看重价格同时,也应对楼盘的品质格外重视,从项目的概况到产品的细节,都是购房者关注的主要内容。价格战就像板蓝根,实在不是救市的长久之计。目前在价格举措不再能够诱惑更多购房者的情况下,楼盘还是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到提升楼盘品质的内功修炼上来,只有楼盘的品质才是真正催热整个楼市、提高免疫力的冬虫夏草。
高品质的楼盘,不仅仅是一栋漂亮的建筑物,而是肩负起文化弘扬的责任,传承美学思想和内涵的;还应该是城市文化的公示,都市历史的记忆。建置历史百多年的青岛,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拥有特殊的建筑文化,在近代建筑历史上独树一帜而闻名中外。假如,我们买的楼盘,一看到外立面或人形入口外地人就知道是青岛的,这样的房子我想最起码也是保值的。
从本质上说,每一栋建筑都承担着其社会责任,房子的设计和开发也体现着博爱和道德的呈献。产品需通过先进的理念、科学的建筑手法以及对细节的追求,人性化设计、环保材料的使用、对意境的营造,以高品质换来市场份额,品质好的房子才会成为市场主流。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