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建筑往事 02


 

俯拾,遗落在城市深处的梦。

 

 

青岛市体育馆

青岛省体育馆在汇泉广场,以前是德国人的练兵场,后建跑马场,每年春秋有两次跑马赛。德撤离青岛后,由美国洋行和美驻青商会把持的万国体育会租用,有高尔夫球、橄榄球、足球、网球、棒球等运动场地。东侧为青岛第一体育场,建于1933年5月,仿照美国洛杉矾体育场按1:4的比例修建。露天看台,可容纳万余观众。

青岛市体育馆在汇泉广场南端,毗邻第一海水浴场和原青岛第一体育场,1985年12月24日破土动工, 采用交叉拱与两个不对称双曲抛物面悬索组合,当时在国内外尚无先例,其独特的外景设计曾获得山东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1991年,建有国内最大的电脑音乐喷泉,水池长100米,象征青岛建置100周年,水池中心建36.5米高的三角玻璃雕塑,象征一年365天,天天向前发展。

    青岛市体育馆设比赛馆、训练馆、室外足球场,比赛馆可容纳观众6000人,也可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杂技、马戏表演,可举办篮球、排球、室内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拳击、武术、柔道、摔跤、国标体育舞蹈等比赛。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档次体育馆,也曾是青岛市大型集会和重大节庆活动的主要场所。

  

双星集团冠名青岛市体育馆为双星体育馆。双星以200万元的价格买断市体育馆12年的冠名。,青岛双星篮球队在这里成立,并与俄罗斯远东星球篮球队进行对抗赛,这是体育馆拆除前的最后一场比赛。 

2003年1227,这座和市民相伴了十几年的体育场馆开始拆除,这可是青岛建置以来第一个体育馆

2005年双星队参加NBL联赛时,青岛惟一一座体育馆(当时青大体育馆还未建成)已经拆除,所以不得不把主场定在了广州的古镇

当年的定海神针

 

 

青岛铁道大厦

2007年1月7日,曾是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青岛铁道大厦告别了这座城市

青岛铁道大厦1991年开业,楼高24层,地下2层,地上22层,高73米,建筑面积为一万七千多平方米,客房127间,按照三星级标准设计,是岛城较早的星级酒店

    5秒之内,七十多米高的大厦变成一堆瓦砾,这座设计年限近百年的大厦,存世仅仅15年

 

青岛大厦

    山东路15号青岛大酒店,也被称为是当年山东路上少有的高层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这个酒店当时建在麦地里,在不少老青岛的心目中,这座大厦曾是山东路上地标式的建筑,总高度62米、19层高的青岛大酒店,这座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大楼,20061015日下午,在3秒钟内全部倒塌

 

    青岛远洋宾馆,东部大开发之前,远洋宾馆就已存在;主楼高45.7米,建筑总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也在炸药中丧命。

    2002年10月30日,位于南海路的山东外贸大楼在汇泉湾消失了,在这个方方正正的建筑里,当年的青博会隆重举行,其当年的辉煌至今仍残留在不少青岛人的脑海里

    都曾是标志物的建筑相继以“悲壮”的姿态与我们这座城市告别,目送他们远去的时候,有太多的失落

    可以说,一座座建筑代表了当时城市建设的水平,但现在却在一片烟尘中与城市说再见。建筑如此短命,追究其原因,也许可以给后来者许多启示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明确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到100年。而这些被炸掉的建筑最长的使用年限也不过二十多年

    资源的浪费,兴建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拆除时,爆破本身还需要上百万的高昂成本。原来的标志性建筑或许已落伍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但人们还是也是一种历史沉积而迸发的魅力

    城市的建筑也是这样,对于一些老建筑来说,它们的结构和形式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设计水准,保留下来,也是城市文脉的延续

    可惜啊!

    随着城市的变迁,这些精美的建筑随将消失,年轻的建筑就这么永远的去了。这是智慧和远见缺失的见证

 

    到过欧洲的中国人都很羡慕那里的建筑:无论在宁静的北欧,还是在激情四射的地中海地区,无论什么结构、风格,西欧各国的房子都做得很好,很结实、很耐用,就连马路边那些路灯、信号灯往往都有几百年历史,许多古老的文化遗迹就这样都被保留了下来

    建筑,是居住到你的重孙们成年时,让他们看到你的思想和智慧。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成为那里极具特色的历史活化石

    要有良好的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要有维修意识,不能轻易地进行拆除,要健全法制和物业物权制度。让我们多一些理性的文化保护、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消耗和浪费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可怕的浪费,恐怕是仅次于地震和战争的破坏的后果

 

建筑,寄托我们的梦想、光荣和怀念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