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最新报道


国务院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中广网北京12月14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40分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

会议认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三要加强市场监管。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完善土地招拍挂和商品房预售等制度。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四要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免征相关改造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优先安排土地供应。

【点评】上周四,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的全国70大中城市房屋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同比升幅由上月的3.9%扩大至5.7%,环比增幅亦由上月的0.7%扩大至1.2%。今年以来,部分城市持续升温的高房价已成为众矢之的,特别是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的价格远高于迪拜,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已成为通货膨胀代名词,高房价抑制了刚性需求,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更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闭幕,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对楼市政策进行微调: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如今,国务院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通过出台“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及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和政策优惠制度等措施,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解决普通居民对房地产刚性需求,可以预计房地产政策调控力度还会逐步加大,如果房地产市场价格继续无节制地上涨,政府将会出台更严厉的措施,不排除出台物业税等手段。从国务院出台的上述措施看,政府并不是要完全抑制房地产市场发展,而是要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一些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棚户区改造等利民项目,获取稳定的收益。可以预计,上述措施将使房地产行业将出现结构性调整,行业龙头企业反而可能将做大做强,而小房地产企业则可能受到冲击。(该消息为宏观中性偏好,行业中性偏空)

前11月央企利润首现正增长  全年有望达到7500亿

新华网:国务院国资委14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前11月营业收入和利润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同比增长,全年实现利润有望达到7500亿元,超过去年水平。据统计,今年1-11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1万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7109.6亿元,同比增长3.4%;上交税金9963.8亿元,同比增长7%。

【点评】中央企业作为我国最好的赢利企业在受到金融危机后利润出现了快速下滑,前10月中央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指标一直处于同比下降通道,但是经营状况呈现出逐月好转的态势,从国资委公布的数据看,1-11月央企实现营业收入11.1万亿,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7109.6亿,同比增长3.4%,上缴税金9963.8亿,同比增7%。说明中央企业在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中保持了生产经营的平稳,并逐渐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央企业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回升的道路会比较曲折,加上我国对资源的配置还没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成本费用还是比较高,企业存在过分投资的风险制约了央企的良好发展,不过通过未来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科技的市场化,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使企业的运行效率更高,保证中央企业未来更好地发展。(该消息了宏观与市场利好)

11月全社会用电量环比增长4.77%  同比增27.63%

国家发改委网站: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283.88亿千瓦时,环比增长4.77%,同比增长27.63%,同比增幅比10月份上升11.76个百分点,增速加快。1-11月累计,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2990.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869.85亿千瓦时,增长8.09%;第二产业用电量24378.76亿千瓦时,增长2.62%;第三产业用电量3575.41亿千瓦时,增长11.6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166.77亿千瓦时,增长11.87%。

【点评】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全社会用电量愈来愈受到市场各方,特别是投资者的关注。从上述公布的数据看,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环比10月份增长4.77%,同比增长27.63%,同比增幅比10月份上升11.76个百分点,但考虑到10月长假因素影响,以及去年同期中国经济正处于低迷状态,2008年11月单月用电量同比减少8.6%,因而今年11月份的全社会用电量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也就在情理之中。但结合上周五公布的11月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看,特别是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3.8个百分点,比10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我们认为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基本反映出国内经济符合预期的快速增长,特别令市场欣慰的是,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2.62%,已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正增长,这说明国内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企业去库存化明显,并有了开始补库存迹象,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进一步增长,国内企业经营业绩将得到提高,而发电企业的业绩也将随着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而增长。(该消息为宏观中性偏好,市场与行业利好)

发改委:未来食用油价格将波动但幅度不大

中国新闻网:临近年底,食用油再次掀起了一轮涨价潮。鲁花、金龙鱼、福临门等几大品牌近期几乎同时宣布上调大豆油、调和油、菜子油等品种的价格。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14日也表示,食用油价格近期虽然有所上涨,但价格水平整体上比上一年下降较多,预计未来国内食用油价格将在目前价位上有所波动,但波动的幅度不大。

【点评】近期,我国食用油市场掀起了一股涨价之风,这加大了我国的通胀压力,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居民的生活成本。据了解,我国的食用油主要依赖进口,而且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相当高。据介绍,今年世界上主要大豆出品国阿根廷和巴西减产,使得全世界都到北美去买大豆油,造成北美大豆价格直线上升,也造成我国食用油价格上涨。因此,据发改委称预计未来国内食用油价格将在目前价位上有所波动,但波动的幅度不大。但我们认为食用油价格波动只是通胀的一种表现,即便其波动幅度不大,但反应了我国目前的通胀压力。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农产品、食品等价格后市还有上涨的可能性,这也就意味了我国通胀压力还会加大,建议投资者适当关注通胀概念股。(该消息为宏观中性偏好)

本周监测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加速上涨

新华网: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上周(11月29日至12月5日)相比,本周(12月6日至12日),大部分监测农产品价格加速上涨,粮油肉菜价格周涨幅均扩大。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认为,岁末这一涨势将很难逆转,农产品价格的温和上涨有其合理性,但须谨防游资炒作推高农产品价格。

【点评】上周我国食用油价格全线上涨,成品粮、肉类、蔬菜价格等也继续上扬,这加大了我国通胀压力。上周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CPI指数为0.6%,我们预计到下月可能超过1%。原因在于目前各种物品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如我们认为受岁末临近以及天气的变化农产品价格还将继续上扬,同时PPI的快速收窄对CPI的上扬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CPI指数的上扬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上涨速度过快也将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有可能使我国政府提前采取加息举措。建议投资者适当关注通胀概念股以及受加息预期利好的银行板块。(该消息为宏观短多长空,农业板块利好)

严堵热钱流入漏洞服务贸易外汇将审核资金真实性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悉,为适应目前经济形势发展要求,下一步我国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将加强资金流入管理。包括尽快出台法规,在完善资金流出管理的同时,明确对资金流入的真实性审核要求。同时,外汇局将构建并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继续完善“服务贸易外汇业务非现场监管系统”,制定与非现场监管工作相适应的配套法规。目前,涉及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政策文件约50件,改革后将废止约40件,改革后的主要法规为《服务贸易及收益和经常转移外汇收支真实性审核监督管理办法》。

【点评】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从未停息,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加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更加强,这致使流入中国的资本逐渐增多,其中有一部分热钱正是通过服务贸易的渠道流入。服务贸易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具体包括旅游、运输等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年增长不仅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这给我国的经济金融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威胁。外汇局加强服务贸易资金流入管理,将有助于堵住相关漏洞,也有利于实现外汇流出入的双向均衡管理。但是,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热钱流入途径被堵上意味了市场流动性或将减少,因此短期内,这对资本市场利空。(该消息为市场中性偏空)

11月部分QFII中国A股基金遭赎回

上海证券报:QFII中国A股基金的资金正在经历今年以来首度明显流出,来自汤森路透理柏的最新发布的基金透视报告显示,整体27只QFII中国A 股基金11月总资产规模初值,较10月修正后终值115.84亿美元微幅增加3.14%至119.47亿美元。不过,与同期4.6%的净值平均增幅相比,QFII规模的增长速度明显落后,显示,QFII中国A股基金已经开始遭遇外资减持。

【点评】QFII在11月开始遭到赎回的影响,但是就目前来说赎回还只限制在亚洲系的部分基金,以韩国为最。这说明新兴市场的高估值是投资者产生赎回的理由,这一点从深成指市净率高达5.46,远超过标普500的2.44,就可以看出。11月份,QFII基金业绩整体平均业绩增长4.60%,表现逊于国内股票基金,结构性行情对QFII今年以来被动式投资领跑行业的结构有一定影响。但今年以来的整体收益,QFIIA股基金依然领先国内股票基金,平均净值上升幅度达77.14%。我们认为,QFII中国A股基金仓位相比上个月可能有所降低,除去资产结构配置失当外,整体的股票仓位下降可能是重要原因,尤其以亚洲系的基金为主。所以QFII中国A股基金的降仓行为和赎回行动有一定关联。(该消息为市场中性偏空)

产业资本“做空”  12月大非涌现减持潮

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12日,又有包括 重庆路桥(行情股吧)、广州国光、ST贤成等8家公司发布了主要股东的减持公告。此前一天即12月11日,也有包括浪潮软件、 中创信测(行情股吧)、冠豪高新、ST唐陶等8家公司发布主要股东的减持公告。显然,“大非”已成为减持主力军。从发布减持公告的公司所处的行业来看,11月份和12月份数据相仿,中游制造企业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根据上市公司在11月份发布的主要股东减持公告,当月共计披露11.6亿股的减持量,Wind预计减持金额高达142.7亿元。两个指标均为历史最大值。9月、10月两市的减持股数分别为7.46亿股和6.83亿股;涉及资金约为72.6亿元、78.5亿元。

【点评】大非的减持一直是困扰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以来由于市场的走强,大小非减持才没有被提到面上来,但是他们的减持却一直在持续,在行情相对低迷的月份,减持就成了挤压市场的最大动因。大非的减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一般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个是股东认为估值过高,股东有抛售意愿;另外一个是股东需要资金,今年中国经济复苏状况较好,尤其是CPI11月份转正,并且CPI已经向PPI传导,企业有了扩产的动力。但企业又没有新的资金来源只好抛出股票求现,满足新项目的资金需求。大非的减持对我们投资者来说可能会引起市场的短期波动,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资本市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让筹码快速流转稳定,减少未来的市场压力。(该消息为市场中性偏空)

发改委:国内油价尚不具备调整需要的条件

中国新闻网:近期成品油已过调价“窗口期”,但价格并未调整,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14日表示,国内油价尚不具备调整需要的条件。11月1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高位震荡后出现回落,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仍有所上涨,与11月10日调价时相比,涨幅为1.85%。因此,国内油价不具备调整需要的条件。

【点评】昨日,石化股大幅上涨,或与该消息有关部门。近日,我国又到了一个成品油调价窗口,但这次调价时机并未成熟,原因在于按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而近日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跌,因此尽管按即时价格来算已经达到调整要求,但按移动平均来算并未符合要求,但我们认为随着移动平均价格的修正,用不了多久将会符合要求,因此油价或需下调。但是从上述消息来看,按上次调价后国内油价与当前的国际油价相比,调价将会导致价格偏差幅度加大,主要原因在于前几次调价均不到位,因此这或许透露了一个油价或许不下调的信号,这对石化行业有利,而对汽车、航空板块则为利空。(该消息为石油、化工行业中性偏好,汽车、航空等板块中性偏空)

武钢紧随宝钢  最高涨价550元/吨

2月14日中午消息,继宝钢上调明年1月钢材产品价格后,上周末, 武钢股份(行情股吧)也上调了其全线产品价格,涨幅从100-550元/吨不等。武钢明年1月的产品政策中,高强焊接、耐候钢、磨具(锯片)用钢价格保持不变,桥梁钢不含税上调350元/吨,高强镀锌不含税上调100元/吨,其他品种不含税价格上调200元/吨;轧板品种基价保持不变。武钢此次调价与宝钢涨幅基本一致.

【点评】近一个月内我国的钢铁价格持续走强,在宝钢上调钢价后,武钢紧随其后,接下来鞍钢有可能也会上调价格.我们认为这主要与我国汽车和家电行业对钢铁需求增加有关。良好的销售形势可支撑各大型钢铁企业的涨价,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前11个月国内汽车产销突破1200万辆,年内将稳超1300万辆,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再加上明年的的基础建设规模依旧很大,对钢材的需要有一定的刚性支撑。除了销售形势良好外,原材料价格的稳步攀升也对钢企调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冶金焦价格和铁矿石价格等大宗原材料短期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钢铁企业产品提价,将不利于铁矿石谈判,给了外资涨价的理由。(该消息为钢铁行业中性偏好)

证监会再批三家QFII  总数增至91家

全景网:中国证监会11月份批准三家QFII,至此取得QFII资格的机构已增至91家。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QFII名录,纽约银行梅隆资产管理、宏利资产管理(香港)及野村资产管理3家机构分别于11月6日、11月20日和11月23日获得批准,至此取得QFII资格的机构已增至91家。

【点评】QFII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也是国际资本进入我们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国际资本的逐渐放开,国际资本看到中国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都纷至沓来,按中国承诺,QFII总额度为300亿美元,目前还有增加QFII资金进入空间。今年上半年,QFII一度增仓A股,联合社保和基金推动A股市场走出了一波漂亮的上升浪,特别是QFII持仓的很多个股在今年都走出了大涨行情,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使得QFII在A股市场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现今国家再批三家QFII,我们认为一则说明国际资本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二则也为面临资金压力的A股市场带来了新鲜“血液”,有利市场的稳定。(该消息为市场利好)

12月近20只新基金扎堆发行  幕资800亿创单月新高

上海证券报:12月份仅过去一半时间,新基金募资规模就已经创下年内单月新高,天相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以来募集成立的9只新基金首募金额达到545亿,超过之前募资额最高的7月份。此外,目前还有12只在发新基金,除易方达亚洲精选外,其余11只均将在12月份内完成募集。若上述11只在发新基金均能在12月份完成募集,这意味着12月份将有近20只新基金密集成立,有望为市场提供800亿左右的资金“活水”。

【点评】进入12月以来市场的表现不尽人意,大盘在震荡中出现个股分化,但12月却是今年基金发行最密集,幕资额最高的一个月,说明投资者在对市场不能进行有效判断的前提下,还是比较信任基金公司的整体能力,相信基金公司的风险规避能力和赢利能力。但是目前市场我们不能仅希望通过这些基金的快速建仓来拉动市场,由于新基金的建仓有一个过程,所以这些资金对市场来说会有一个长远效应,短期内可能对市场没有大的作用。这些基金中以指数型基金为主,这点透露出了机构对未来市场趋势的判断:经济复苏所带来企业盈利恢复,对于明年上半年行情的乐观预期在机构中达成共识。我们认为,老基金手中“弹药”有限的情况下,新基金的良好募集情况则强化了“输血”效应,从中长期角度看,上述基金在结束募集之后,可能会面临一个不错的建仓时点。(该消息为市场利好)

石化行业量价齐升液化气月累积上涨1000元/吨

上海证券报:记者1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受国内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复苏拉动,11月石化行业量价齐升,工业增加值增长21.6%,比10月加快4.7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期内化工行业增长32.8%,比上月加快5.8个百分点;乙烯产量98.9万吨,增长33.6%,增速比上月加快14.6个百分点。随着天气变冷,11月国内的能源产品价格开始走高,其中液化气涨势最凶猛,月累积上涨1000元/吨,涨幅达22.08%。特别是中旬受暴雪影响物流受阻,及天然气出现“气荒”,作为天然气替代产品的液化气价格突飞猛进,出现大幅度全国性普涨。

【点评】石化行业属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金融危机爆发后石化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而当金融危机发展至今,该行业又是恢复较好的行业之一,部分个股也有了不错的表现。在刚过去的11月份,我国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9.2%,当然这一定程度上的得益于前期暴雪天气引起的“气荒”。我们认为,由于我国天然气供应不足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由更深层次原因引起的,因此天然气价格后市仍有上涨的可能性,只是上涨的幅度多少的问题。(该消息为石化行业利好)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布  通讯设备等行业排名居前

新华网:根据质检总局14日发布的2008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29个制造业行业中21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有所提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排名居首。

【点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其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质检总局,主要统计口径为中大型工业企业。通过公报我们发现,我国制造业产品技术水平和符合性质量稳步提升。29个制造行业中,9个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产品产值达到了70%以上,11个行业超过了50%,全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237类23400多种产品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4.5%,比2007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86.95居前,说明我国在该领域技术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也表明我国的制造业在逐步占领高科技含量的市场.对该行业占领国际市场有很大的技术支撑。(该消息为行业利好)

周一美道指涨29.55  纳指涨21点

美股周一小幅上扬,阿联酋向迪拜提供100亿美元援助的消息令人鼓舞,巨额购并消息也令投资者欣喜。道指上涨了29.55点,至10501.05点,涨幅为0.2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了21.79点,至2212.10点,涨幅为0.99%;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7.70点,至1114.11点,涨幅为0.70%。美元对日元与欧元汇率均有所下跌,美元指数下跌了0.2%。纽约商品交易所,最近期的轻质低硫原油合约下跌36美分,收于69.51美元每桶,跌幅为0.5%。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2月合约每盎司上涨3.90美元,收于1123.80美元,涨幅为0.3%。

【点评】昨日,受迪拜政府向迪拜世界提供100亿美元援助的消息刺激,亚洲股市率先走强,进而影响到全球其它证券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令其卖出美元,买入风险较高的股票。埃克森美孚的310万美元的收购XTO Energy,也推动能源类股票走强。美股的震荡上行,给今日A股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A股市场能否继续走强,还要看大盘蓝筹股的热点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内线总评】今日市场消息较多,继续多空交织,对权重股主导的市场来说,利好的效应传导可能会快于利空的传导效应。从宏观面来讲:“11月全社会用电量环比增长4.77%,同比增27.63%”、“前11月央企利润首现正增长,全年有望达到7500亿”,说明国内经济继续向好,但“本周监测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加速上涨”说明我国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加剧,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加息等调整措施也会很快浮上管理层的眼前;市场方面,依旧充满矛盾,“证监会再批三家QFII,总数增至91家”、“12月近20只新基金扎堆发行,幕资800亿创单月新高”,同时产业资本“做空”,大非12月涌现减持潮。“国务院要求遏止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发改委:国内油价尚不具备调整需要的条件”,对房地产,汽车,航空等板块又是利空,而地产行业能否抵御政策的连续调整,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