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农场偷菜者终于不用担“贼”名了


          对于千千万万网络游戏“开心农场”的偷菜一族来说,今天是个好日子。

    “ 开心农场”是一款以种植为主的社交游戏。用户可以扮演一个农场的农场主,在自己农场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游戏中,玩家扮演一个农场的经营者,完成从购买种子到耕种、浇水、施肥、喷农药、收获果实再到出售给市场的整个过程。作物从种植到成熟有着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可能会发生干旱、病虫害、长杂草等情况,需要农场主的细心照顾。果实成熟之后,可以被收获进仓库,后期用户可以选择合适时机卖出仓库中的果实来获得金币。金币除了购买种子,还可以购买化肥等道具和农场的装饰品,以及用于农场的土地扩建。“开心农场”具有明显的游戏特点,讲究互动互助,好友越多越有趣。每天用户只需要上线给自己或者帮好友的作物浇浇水、杀杀虫、除除草、收收(或偷取)果实即可,如果有损友来你农场里使坏或者盗取你的果实,你的狗狗也可以抓住他。该游戏不仅可以调动用户上线的积极性,还可以促使用户发起对站内好友的互动,让好友与之一起互动。游戏趣味性的模拟了作物的成长过程,所以玩家在经营农场的同时,也可以感受“作物养成”带来的乐趣。游戏中,玩家可以对自己的作物实施的大部分动作,都同样可以对好友的作物实施,所以在游戏中,玩家既可以成为一名乐善好施的“大好人”(例如:浇水、锄草),也可以成为一名专搞破坏掠夺的“大恶人”(例如:偷取果实)。

     风靡网络的偷菜游戏成就了数不清的“贼”,有段子为证:开心农场大坏蛋,培养网上盗窃犯,不睡觉,不吃饭,睡到半夜到处串,他攀墙,我跳院,月黑风高好做案,人手一张麻袋片,这拔葱,那拽蒜 ,茄子土豆偷成片,谁家菜地都不管,偷完马上往家串,一到家里傻了眼,自家蔬菜全不见。

     就是这伙偷菜“贼”在网络的农场里偷来偷去,没有惊动公安部却惊动了文化部。
     文化部今日上午发布消息称,目前正在加强对SNS社交网络中的一些游戏进行监管,已经要求各个SNS社交网络中的“偷菜”游戏改名。文化部称,SNS中的游戏一直属于文化部监管的范围,已经要求各地方根据第46号文件的精神对相关游戏进行彻查。“开心农场”研发者“五分钟”公司上周表示,开心农场、QQ农场等网站,已经修改为“采摘”。但据统计,目前包括开心网在内的大部分SNS社交网站仍在使用“偷菜”一词。业界普遍认为,文化部的做法意在对游戏用词进行规范,而并不对游戏本身进行任何改动,玩家依旧可以像以前一样半夜起床“采摘”。

     开心农场偷菜者终于不用担“贼”名了,摘了“贼”帽子的玩家这下可以痛痛快快的“采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