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切换为何失败?


  09年12月18日周五,A股大跌,简单回顾一下本周行情,尽管周一市场在大盘蓝筹股的力挺下低开拉起,让投资者们心中的信心重新恢复,可是周二周三市场上继续涨少跌多,仅仅依靠中国联通这样的大市值明星股的表演来维持人气。然而,随着走势趋弱的个股越来越多,市场终于在周四和周五两天开始将力不从心兑现成了幅度不小的调整。也基本宣告了市场一直热切期盼的所谓风格转换或者热点切换已经失败。

  目前的市场,原本就充满着各种矛盾:实体经济重回增长轨道,同时资产价格也脱离了正常的区间;迪拜事件并没有令债权人蒙受明显的损失,却令投资者重新评估他们所面临的风险;美元走强的同时美国股市却一度保持坚挺,更是令不少投资者疑惑不解。

  对于所谓风格转换,我们也无法十分确定它到底会还是不会发生,不过市场各路资金博弈到现在,转换成功所面临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了。中国联通固然成为了近两天大盘调整中多方的指路明灯,但是同样担负着风格转换重任的三大行,却表现得力不从心。周五的下跌,令大盘指数短期双头形成的概率已经越来越大,而短期头部一旦形成,则又将增加中期双头形态形成的可能性,这种走势下,我们继续近期的谨慎看空观点,投资者需要对自己手中股票的风险加以高度重视。

 

解析两个现象:

1、美元与美股为何会双双走强(至周四为止)?

  迪拜事件之后,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美元币值走高,而美股也在一段时间里走强。通常,美元与资产价格走势是反向的,比如美元上涨伴随着石油和黄金的下跌。但是,美元走高的同时美股保持强势,我们就需要特别注意了。美元的走强可以解读为两个信息:一个是市场的风险偏好升高,另一个是不少资金回流美国。迪拜为首的新兴市场出现债务危机,虽然到目前为止仅仅是有惊无险,但是毕竟也对那些在新兴市场“淘金”的投资者们进行了一场“风险教育”;而同时,由于今年不少投机资金是从货币政策异常宽松的美国流出,因此一旦投机资金的风险态度转谨慎,这些资金就会流回美国。风险溢价的升高会导致资产价格下跌,但是对于美国股市来讲,资金回流的过程也会造成流动性愈加宽松,从而在一定的时段抵消风险溢价上升带来的压力。迪拜危机是11月下旬爆发的,进入12月之后,港股和A股均未创出新高,而美股三大指数均创出反弹新高,应该就是投机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的结果。不过,随着资金回流的高潮过去,也许风险溢价的压力最终会占上风,而令美股逐渐走弱。这也将成为国内股市今后较短时间内所面临的压力。

2、估值最低的银行股为什么无力发动新行情?

  目前深市A股的平均估值已经超过50倍市盈率,这个估值的确不能给谨慎的投资者以安全感。而沪市的估值则不到30倍,这主要是归功于在沪市中市值占比颇大的银行股。以市盈率来衡量,银行股的估值确实比较合理甚至有低估之嫌。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商业银行并不适合用市盈率作为主要的估值标准,而更适合用市净率来衡量。当我们的目光转向市净率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除了华夏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少数银行股之外,国内银行股的市净率估值水平也普遍不低了。金融企业的利润从根本上讲是来自于资本金的,而市盈率和市净率的迥异恰好说明了国内的商业银行目前的盈利能力已经到了一个很难再挖掘更多潜力的程度了,如果不能通过大规模融资补充资本金,利润是很难继续增长的。所以,未来银行股的大规模融资不可避免,但是市场的承接能力有多少,以及融资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都是很大的问题。

 

              百川    完成于2009年12月18日下午 17:35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注:经过长达一年的准备,博主与一家国内顶级信托公司合作的“阳光私募”组合投资信托计划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发行期。资金量在100万以上的对合法合规、收益稳定的私募基金类信托产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下面的邮箱或者网站联系博主,来信或者网站预约请注明姓名、手机号码、资金量及预期年收益,博主将发送相关信托资料供您参考。秉承“研究发现价值、智慧创造财富”的理念,希望我们的合作达到“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效果。

 

文章转载、讲座或对理财方式进行探讨等,请联系博主邮箱:[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成都宏杨投资有限公司(创新型信托理财产品介绍)

 

近期精彩博文:

为什么说是“鱼尾行情”?

反弹需要坚决减仓

下周会有更猛烈下跌吗?

量能不济反弹难续

巨幅震荡为哪般?

 

系列文章:

炒股,是适合每一个人的理财方式吗?——理财方式思考(一)

炒股,我们付出了多少成本?——理财方式思考(二)

目前的股市楼市健康吗?——理财方式思考(三)

一个真实的股市故事——理财方式思考(四)

哪种基金能够不跑输大盘?——理财方式思考(五)

收益高于国债的安全品种——理财方式思考(六)

究竟哪些人适合做期货——理财方式思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