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粪者”的杰作——蚁族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聚聚群体”的典型概括,该群体高知,弱小,聚居,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出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他们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他们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他们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他们在小月河  

  

  在北京有一个地方叫小月河  

  小月河,跟著名的奥运村只隔一条高速公路  

  这里,是无数追梦的外地孩子梦开始的地方  

  这里有一边唱歌一边卖东西的贫嘴男人,还有跳河自杀的小姑娘······  

  没人知道离奥运村就两站地不到,还有这样的地方  

  跳河的小妹妹也没活过来  

  卖东西的贫嘴男被城管赶走了  

  估计太贫了  

  每天有人嚣张地开着破夏利在里面横冲直撞,跟所有的保安打招呼,恐吓挡路的学生  

  那里的住户一般都出租床位给学生,一个床位一个月二百,可以随便用水电  

  每次搬走一个人,很快就能租出去,很多人从来不知道长什么样,起得很晚,回来得也很晚  

  很多人打扮妖艳,其实内心幼稚  

  很多人在外工作而不是真正的学生,也有和我一样做着IT行业的  

  很多人都为了一个月挣两千的目标而奋斗着  

  外面招聘启事上,贴满了促销甚至公关的招聘  

  小月河那里很多学生晚上都在外面卖衣服,我很佩服  

  有的卖头花丝袜之类的小东西  

  印象最深的就是贫嘴男,卖鸡蛋卷,每次都要和顾客贫嘴,尤其是美女,据说很多次被打  

  但是他的生意最好,据说一天有几千块,还要排队

     他被城管赶走以后,我发现过他的鸡蛋卷设备在另外一个人手里,也在摆摊,但是没有人买

     我买过一次,味道有点不同,但说不出

  也许就是少了那个贫嘴的过程吧  

  还有一个卖水果的阿姨,记性非常好,我买过一次哈密瓜,一个星期后竟然还记得我,还能  

  把我和我女朋友联系起来,我很惊讶  

  前面说的自杀的小妹妹,是我一天晚上去过的时候遇到的

  几个警察在河里四处打捞,几个警察在呵斥围观的学生  

  我远远地看着,一个男孩子被抬上救护车,旁边有人说,女孩赌气跳下去了  

  男孩子去捞,没有捞到,自己也差点淹死  

  第二天.据说女孩的父母已经把遗体运走了,男孩子活了下来  

  小月河的泥很厚啊  

  很明显他们也都是外地人,各种不同的口音,我看到过他们搬来时的样子,父母,大包小包,叮嘱  

  也看到过他们搬走的样子,拖着旅行箱,慢慢地往外走  

  很多人从这里开始,加入到北漂的行列中,拿着暂住证,加入滚滚车流中消失了  

  也很多人,感受国北京的繁华和喧闹后,又离开了北京  

  还有很多人无法留下,但舍不下这繁华,于是做了不理智的事情 

  两个月前我对女朋友说,再看一眼这里吧,我们再也不回来了 

  这里,只是百万北漂的缩影,希望他们和我们,都能找到儿时的梦想  

  

                                                            聚居村民序
  

  “聚居村”的生活平淡而狂躁,周围的人一拨拨地来,又一拨拨地走,错综交错,却犹浮植物一般,漂浮着,没有根基。在这个村子里,我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交心的朋友。机缘巧合下,一个据说耀研究我们这个群体的朋友们搬到了我的隔壁,生活开始慢慢回归单纯,我和他们一起做饭、喝酒、聊天、生活。他们每天穿梭在“聚居村”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很兴奋地给我展示在屋顶拍到的日出,分享访谈者的奋斗故事,交流“聚居村”中的生活万象。看着他们为调研所做的努力,住在“聚居村”两年里的喜怒哀乐又逐渐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也得以把自己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原以为自己的事情总是要自己解决的,告诉别人只能给人徒增伤感。两年,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门槛。两年的工作经验预示着一份“差不多”的薪水。两年里,我做过销售,干过技术,考过研,进过传销,也自己创过业。大大小小,凡是该经历的差不多也都走过了。到现在,我依然要重新开始,可我并不认为我是失败者,只是我尚未成功!有人说,我对问题的思考和我的年龄不符,要么是想得开,要么就是经历过太多的事······曾经的年轻气盛,玩世不恭,到现在的泰然处事。一路走来,艰辛失意,让我懂得了成熟的意义。

   生活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去适应它。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事情不能让我们满意,在政府为我们提出各种方针政策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要反思:我们该做些什么吗?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段关于学习的论述我很喜欢。“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你或许会衰老,或许会彻夜不眠,或许会失恋,或许会眼看着周围的世界感到一群狂人的毁坏,或许会得知你的名声被居心险恶的人诋毁,在这种时候,只有一件事值得做——学习。”我现在的生活很平淡,但每天我都保证要看新闻,看书——政治、经济、人文、历史各个方面的书。我不想成为什么完美的人,抑或是智者。但在这样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匮乏和为人处世的失误,机会就会从我们的身边溜走。

   在我们选择努力奋斗,有所成就的时候,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学会放弃。两者并不矛盾,珍惜眼前的,放弃远处模糊不清的。静下心来从身边的事做起,一个人是考虑不了太多的事情的,否则必然会有失误。有时候,在路上我会停下来,静静地看看天,看看身边的花草,看看匆忙的人们,感受着那一刻属于我的宁静,我的心会豁然开朗,这就是生活!知足,快乐就会在我们身边,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永远不要忘记,在上帝揭露人的未来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很喜欢《基督山伯爵》里的这句话。在等待中积蓄能量,充实自己;在希望来临时,我们才不会不知所措。

   告诉大家这些,也许很多人都会在这本书中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但是作为经历过的人来说,却不愿让这样的故事再继续,少走些弯路吧!命运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这就是我要分享给“蚁族”和“80后”的朋友们的。

 

                                                                   专家推荐

  

  这是由北大博士后廉思带领一批青年学子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我为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感到欣慰,并希望大学生们更加牢固地树立服务人民、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学毕业生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政府,社会和学校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怀,帮助他们有为、有用、有得,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梦想。人大校友廉思主编的《蚁族》一书提醒我们,任何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法和空洞的说教都是无益的,我们需要更加扎扎实实地工作。因为关心他们,就是关心国家的未来。

  从这群朝气蓬勃、坚定不移的“蚁族”研究者身上,我感受到“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得到弘扬,实事求是、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人大传统得以延续。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感人肺腑,篇篇引人深思。“不唯书、只唯实”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书。

                              ——王绍光(长江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主任)

  

  含着泪水阅读了廉思的报告,这本书是无需推荐的。我写了点儿感想,与“蚁族”共勉:

   在那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代,他们诞生了,

   当老一代人耀告别革命的时候,他们成长了。

   他们是新世纪中国梦的探路人。

  

   不管权力、关系如何戏谑平等竞争规则

   他们仍然选择了勤奋工作;

   面对被金钱、权贵绞杀的社会道德底线,

   他们没有放弃理想和希望。

  

   关注他们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

   ——这是因为:

   中国要靠他们去应对人口年龄化挑战;

   世界要靠他们去寻找人类前进的方向!

                       ——丁宁宁(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

  

  高等教育普及后我国出现了新问题。廉思探讨的“蚁族”对研判当进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行为和政治倾向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本书也是问题导向、多视角观察、注重实地调研、强调通俗易懂为读者写作的典范。

                         ——潘维(政治学家、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80后”眼中的“80后”的生存处境、心里状态和内心渴望;一个透视当代中国社会的独特窗口。本书是迄今为止对这一群体最生动、最贴近的描述。

                         ——汪晖(《读书》杂志原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如果带着问号读《蚁族》,则可知;这种社会问题,源于1990年代末期推进教育产业化之中的大学扩招、至今没有纠错而是将错就错地把书中没有透露的那些既得利益群体造成的制度成本对弱势群体转嫁、且竟如皇帝着新装般堂而皇之!其后果,往往顺势扩散为社会问题。例如:由于人们支付高教成本时隐含的预期收益高于离校后被一般劳动市场“再定价”的实际所得,向上流动的机会不多的各种“蚁族”越来越多地聚居一处扩散情绪,逐导致几乎任何社会冲突都会有“无厘头参与”。果如此,“蚁族”所揭示的就是一个教育产业化直接制造的不和谐因素——但愿治本有道。

                     ——温铁军(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这本书不是一部小说却字字扣入心弦,不是一本传记却句句镌刻着小人物的奋斗艰辛,不是历史著作却必将载入史册。廉思的团队让我看到“蚁族”的生活成长史,让我读到“80后”对“80后”的独特理解,更让我想到“蚁族”现象似乎在为大学生毕业后的状态敲响警钟,高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在就业问题上不能只关注数字,更应该看到数字下面毕业生真实的生存状况和他们渴望教育体制改变的无力挣扎。

                        ——唐骏(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

  

  

  这本书带着坚强,藏着温暖,传递希望。书中有象牙塔中学不到的生存法则,有生活中品不完的酸甜苦辣,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关注这一群体不进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义务。本书深深地触动了我,并引发了我作为企业家的现实思考。

                         ——张锐(中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万学教育集团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