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油价上涨简单归咎于投机


   文/林伯强

    我们都把油价上涨简单归咎于投机,而忽视了石油需求的基本面和石油替代,我们只是在给投机提供更大的投机空间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石油价格在2008年大幅度下跌,一度跌至每桶三十多美元,之后波动性上涨;国庆节后石油价格大幅走高,一直在每桶80美元左右波动。虽然很难预测今后的油价走向,但是,去年国际油价到过近每桶147美元,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再回每桶147美元也不是不可能的。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和高油价影响消费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更给石油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人们常常认为之所以无法预测短期油价,是因为投机。事实上,影响短期油价的因素还有很多,如近期导致油价上涨的美元走软,以及常常出现的地缘政治紧张等等。但是,真正导致油价上升和大幅度波动的是中长期石油供需的基本面,高需求增长和增长预期,以及这种预期背后对稀缺的想象。在稀缺预期的推动下,产能不足时石油价格可以上涨,产能充足时石油价格也可以上涨。

  这种高需求预期就是如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仍将继续强劲,增长量会很大。这是基于“后来”石油消费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多、人均消费量非常低、现在的石油消费还刚刚开始、需求处于上升期等一些基本需求因素。IEA曾预测,到2010年,亚洲日进口石油将达到2000万桶,将是美国目前的两倍。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这种高需求预期很自然地转为中长期石油稀缺预期。当高需求预期转变为稀缺预期,并且在投机的推动下,就有了油价的持续,或者波动上涨。

  面对快速上涨和大幅度波动的油价,有种种的猜想和指责。比较直接的认为是美元贬值,可是原油期货从2004年底每桶44美元到2008年7月每桶147美元,上涨三倍多,其间美元贬值才多少?地缘政治和石油在每桶44美元和每桶147美元时相比,也不见得恶化,显然解释不了如此油价大幅度的增长。更有人认为是金融战争,国际阴谋等等,这都只是猜测。

    当油价上涨,人们普遍指责投机,但是,投机是双向的,可以做多和做空,都必需有做多和做空的根据。

  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还是石油供需。现实的石油供需情况是,需求仍将比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来自中、印等发展中国家;供给方则看着石油需求增长潜力、石油储备和石油替代。当油价很高的时候,供应方就不着急卖,一方面认为未来还能涨,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已经赚到了足够的钱而不急着卖。当去年油价大幅度上涨时,至少欧佩克就认为高油价是合理的,他们认为市场上原油供应充足,没有必要增加产量。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替代,当总需求量大到足以导致稀缺预期时,需求快速增长推动的不是供给,而是价格。那么,当供需偏紧,一旦风吹草动,如地缘政治、美元贬值等,都会引爆油价加速上涨,这就是投机的威力。

  令人担优的是,如果我们都把油价上涨简单归咎于投机,而忽视了石油需求的基本面和石油替代,我们只是在给投机提供更大的投机空间。

  考虑到地质学、科学技术以及国际政治的真实情况,除非找到经济可行的替代,期望今后的石油供给要满足高需求增长同时维持合理的价格,确实困难比较大。因此,只有相对较小的石油需求增长才能减弱稀缺预期,减少投机,使油价格回落或者不上涨太快。

  也就是说,所有稳定石油价格的举措都应当围绕减小稀缺预期,主要包括减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和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需求增长速度越快,需求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因此,降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是关键。如果经济增长目标不变,那么,降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利用效率和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