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装饰美(4)


三、拟声摹状

拟声,就是摹拟事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去刻画一种特征,渲染一种气氛,表达一种感情,以声传意,使人获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审美感受。

“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瀑布声,“呜呜”的风声,“叮叮当当”的洋钱声,“滴答滴答”的时钟声,“潺潺”的泉水声,“唧唧”的虫声,“啁啾 ”的鸟声,“嘻嘻哈哈”的笑声,“咿咿呀呀”的小曲哼唱声,这大千世界丰富的音响,必然是艺术反映的主要内容。出色的作家必然都极其关注对生活音响的捕捉,并将其真实生动的再现于读者的听觉与视觉当中。

摹状,就是借助视觉直感,用形象的词语把事物的形状、景象、情态等准确生动、逼真传神地描摹出来,以唤起人们的感觉经验,使人如见其形。

如写云:“白云悠悠地飘”;写光:“忽闪忽闪的耀得人睁不开眼”;写水:“浩浩荡荡”“潺潺 湲湲  ”;写田野:“平坦坦”“空荡荡”;写饭菜:“热腾腾”“香喷喷”;写人物:“懒洋洋”“傻呵呵”“木呆呆”“飘飘然”;写人困倦:“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朱自清《荷塘月色》);写人狰狞:“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地排着”(鲁迅《狂人日记》)。

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捕捉住了事物的丰富奇妙的形态,视觉性强,将事物的情态生动逼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