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句兄说《隋唐文明》的“价值”



  稼句兄说《隋唐文明》的“价值”
  龚明德


  二〇〇九年早春时节,北京的李辉先生著文揭露文怀沙老人的个人史迹中稍逊光彩者,有不同的声音表示肯定或摇头。不大惹事的苏州王稼句兄也参与了这一论争,这是我未料及的。
  二〇〇九年八月,由原山西古籍出版社更名而来的三晋出版社印行了五本为一套的《花园文丛》,说是“书话”新集,其实是随笔新集。王稼句兄这一本的书名叫《看云小集》,集子中的《〈四部文明〉的“价值”》便是说文怀沙老人主事的那套二百卷影印大型丛书的,我未在报刊上见过,这是首读。
  《〈四部文明〉的“价值”》依照文章内容,该叫《〈四部文明〉之〈隋唐文明〉的“价值”》,此文在行文上语气温和,但内核却是斩钉截铁。非常值得庆贺——我们已经拥有了王稼句兄这类随笔高手了!
  文章篇名中的“价值”打上了引号,就已经表明了文怀沙老人主事的一亿四千万字共二百卷的《四部文明》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这个题目比火气旺盛的别的同类表述要含蓄且有力。
  文中有两整段直接举实例说何以判断《四部文明》中《隋唐文明》这一百卷书没有什么大的价值。
  古旧典籍的影印,几乎作为唯一的大件工作就是版本选择。《隋唐文明》用的是“随便找个最容易找到的本子”,甚至“本来是一折八扣的货色,居然也当作‘善本’”。更搞笑的,是被纳入《隋唐文明》的“绝大部分”书,“都已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等新印丛书,并且版本更为精善”。
  用七百字的篇幅举过诸例后,王稼句兄总结道:“因此《隋唐文明》虽煌煌一百巨册,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
  文章最末两段,先说此套《隋唐文明》的插图问题上的失误,最后说此书之所以弄成如此模样,关键症结是参与人员“大都学历不高”有关,因为只有一个人是大学文凭。
  稼句兄这篇两三千字的文章写得颇节制,毫无张扬之气,是“中年文体”的好文字。
  如何写批评文章尤其是写揭露别人差错的批评文章,一直是个没有彻底解决的实际问题。被批评的对象,比如相关作者和相关出版单位,几乎大都不予理睬。我在出版界供职时,写过一些这类文字,听说引起过出版界负“领导”之责的人在“内部”会议上群起攻击,攻击我的人都只有一条理由:“他老说我们出的书这儿错了那儿错了,文章一发表,我们的书怎么卖得出去?”
  所以,针对这一“原则”,王稼句兄批评的文怀沙老人主事的《四部文明》的具体出版处,文章从头至尾都没有透露,在网上肯定查得到,但信奉“纸质阅读”的人还是希望出版部门的人不要删掉这类“关键信息”。
  一亿四千万字的两百巨卷的《四部文明》,我估计王稼句兄多半自己掏钱买了一套的,否则他写不出那么详细的指错文字。
  其实,如今这一二十年的中国大陆出版界,可以说万分之一差错以内的合格书完全没有了!严谨的书评家也迹近绝灭,所有的媒体大都变成了替出版社打广告顺带创收的地盘,不说也罢。
  
   二〇〇九年冬至节后次日凌晨于狮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