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无门与“放贷”找不到对象


  “贷款”无门与“放贷”找不到对象

  这是钢铁物流业领域中金融服务的一个案例,却很有代表性,值得玩味!

  2009年,后金融风暴年代,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截至2009年11月底,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维持在33%的高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维持在16%左右,而中国的进出口总规模在1-11月份同比萎缩近20%,其中出口规模萎缩约20%。

  在钢铁物流产业领域,受益于国家投资拉动需求刺激,钢铁物流领域总产值同比仍快速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的钢铁物流业务市场,国内“钢铁物流金融产品”客观上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在钢铁物流领域中金融服务存在“贷款”无门与“放贷”找不到对象的怪圈,是信息不对称吗?

  经济是金融的基础,而经济构成最广泛的基础是中小企业。一方面,银行通过种种手段、种种方法实施大企业过度信贷,造成大企业信贷规模冗余;另一方面,银行过分强调规避风险,对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不能予以满足。“贷款”无门与“放贷”找不到对象在2009年表现的很突出。

  对于一年国内生产总值逾3万亿元的行业市场来说,银行只有动产质押、保兑仓、商票贴现、保理等几个产品,数量实在少了些 。从企业情况来看,随着近年市场变化波动,多元化的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其经营观念已经从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向新型的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是以生产者或消费者为导向的经营观,核心是生产什么或销售什么就经营什么,新型的经营观念是以战略终端(买卖)需求为导向,核心是需要长期的、可预见的、供应链合作稳健的经营业态。

  金融企业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金融企业受体制约束,改革起步较晚,受所经营商品的特殊性质影响,其经营观念、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的经营观念,从一定程度上讲,仍属于传统保守型经营观念。但是就当前放开金融领域、引入国际竞争大背景的形势来看,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迫在眉睫。这其中,要求金融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加强项目论证、市场调研,正确地确定目标市场,开发、培育稳定的目标客户群,使金融产品同样实现"产得出、销得出、有效益"。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要做的事情是:以千方百计组织来的资金,设计出具备自身特点的金融产品,去寻找风险可控度高的客户群体,而后培育客户群体,使金融产品能够被有效利用,并产生相应效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积极开发更多、更好、能够满足目标客户群体发展要求的金融产品,并加以有效推广利用,在支持融资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发展自己、实现自身价值之目标。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对于客户需求,要认真研究,不能不分优劣、不做讨论,一概以没有对应产品作为理由,拒之门外。供应链金融产品与保理业务,应该是基于供应链节点变化而不断衍生、发展的持续创新型产品,本身就具备所有参与方的互保效应,只要风险可控,应尽量降低受信对象的进入门槛、规模控制等诸多传统限制,不断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