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权力配备是滋生腐败的沃土


  
    近期由人民论坛杂志发起的“未来10年10个最严峻挑战”问卷调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十大挑战分别为:第一大挑战为“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第二大挑战为“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第三大挑战为“基层干群冲突”;第四大挑战为“高房价与低收入的矛盾;挑战五:信任危机;挑战六:民主 政治改革低于公众预期;挑战七:环境危机凸显;挑战八:人口老龄化矛盾凸显;挑战九: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局;挑战十: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

  腐败问题为何能够勇夺魁首呢?笔者认为,其主要是由于腐败问题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严重了,它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而腐败现象的发展与蔓延,在严重阻碍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又极大地毒化了社会风气和污染了人们的灵魂,最终致使主流价值观被边缘化。不过,笔者认为“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的问题也很可怕。由腐败形成的官本位,造成权利和金钱崇拜,如果整个社会的信仰变了,价值观变了,最终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现实中,人们极为痛恨贪官污吏和一切腐败分子。但民间流传的“要办事,就要找人,找人就要花钱,只要肯花钱,没有办不成的事”的观念又在潜移默化地被动接受,于是“花钱办事”逐渐成了当今老百姓的处世信条,甚至连就医、上学等一些政府本应充分提供给老百姓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因为“权力”的存在,也迫使人们不得不额外地“花钱购买”才能取得本应享受的服务。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实就为贪官污吏们的腐败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基础。

  虽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和方针,而且惩治腐败的力度在逐年加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政府明确提出“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用人导向。但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甚至还呈逐渐蔓延扩张之势,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职务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司法不公,滥用公权力与人民为敌的现象屡见不鲜!哪种光喊口号,不做实事是得不到民心的。政府官员总说发展经济,造福民生,结果经济好了,问题出了一箩筐。以民为本不只是口头上的表达,必须落到实处,如果一味实行治表不治本的策略,腐败终究是危害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毒素。

  当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我们不得不警惕。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1月13日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题为《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曾说:“作为一个人民的文学艺术家,要关心人民疾苦,反映人民生活,并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奔走呼号。”接着他又说:“亚当·斯密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写了著名的《道德情操论》,在这部著作中,他强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他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在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同时,又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关心群众的利益,让每个人都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由此可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必须把强调以经济发展中心与重视社会公平和正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这是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基础。

  “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是权力失控和失范的表现。既有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也有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但是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各种不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造成的。因此,不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构成了滋生腐败的土壤。”(新华网)

  政府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张,那么就必须树立切实为人民群众特别是为弱势群体解决关系切身利益问题的理念,从根本上缓解劫贫济富、穷人仇富等不正常的危害经济和政治建设的矛盾。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当前各种社会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权力和财富的分配不公,贪官污吏对人民给予的权力不加限制滥用所造成的社会逆流。因此,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社会不和谐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真正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制度体系。

  最后笔者引用网易苏州网友(躲猫猫撞到墙) 的原贴作为结尾,看看普通民众的心声。

  咏年关       叹民生

  又是一年快到头,漂泊异乡起哀愁。

  家中父母可安好,娇儿衣食可无忧?

  当初离家出村口,娘抱乳儿手挽手。

  离别乳儿声声哀,哭偎娘怀难离走。

  儿行千里母担忧,子盼娘归泪长流。

  梦中时把亲人念,思儿纸巾常湿透。

  并非甘愿他乡留,为谋生计身难求。

  富贵处处如度假,贫贱日日为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