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心中坐,酒肉穿肠过


 

“正规揖礼时,男生左手压右手,女生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90度,然后起身,同时手再次齐眉,然后把手放下。”12月22日下午,随着儒家礼仪师陈锦荣的指挥声,景贤学校1000多名学生,一起学习中华传统礼仪。

中国的礼仪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在西周时形成完善的礼仪制度,遗憾的是,很多人是从韩剧《大长今》中才知道“揖礼”这回事儿的,这多少让自诩“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有些自惭形秽。因此,接轨传统文化,恢复传统礼仪的呼声,这些年来也甚嚣尘上。有人主张摒弃握手、恢复揖礼,甚至有人大代表提交了相关提案,试图将之以立法的形式进行推广——后事如何,媒体没有后续报道,估计不了了之。

包括揖礼在内的中华传统礼仪,自然有其可取之处,特别是放在今天甲流感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之下。揖礼不发生身体接触,杜绝了病毒传播途径。动作优雅舒展,远远看起来也比握手更加美观。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为抵御甲流感拍摄的公益广告,倡导“拱手不握手”;这里的拱手,就是揖礼。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预防甲流感而推广揖礼,就未过于实用主义了。将来也很可能为了另外的现实原因而取消之。

任何传统礼仪,其实都不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剥离。学生们就算学到了一整套的传统礼仪,在学校内部还能“温、良、恭、俭、让”,可一出了校门,面对的是一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丛林社会,难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中国确实曾经是一个礼仪之邦,各种眼花缭乱的礼仪程序,让专门研究的学者们有时候都摸不着头绪。无奈,俱往矣,到如今,文化是贬值的,知识是无用的,一个老百姓出门办点事情,就算四处打揖,把头磕得头破血流,没钱没权也是寸步难行。

中国资深外交官吴建民曾经说过,中国的学校教育是倒过来的,“给小学生讲大道理,给大学生讲小道理。给小学生讲为共产主义奋斗,给大学生讲不要乱扔垃圾,保护环境……”要我说,与其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玄而又玄的传统礼仪,不如教给他们现代社会通行的、最基本的规则。比如:红灯停、绿灯行,用完马桶要冲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撒谎,别人的财物不要放进自己口袋……别以为这些东西很简单,如果大家都这样身体力行的话,公民社会的建成一定指日可待。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身着汉服,学习和实践繁杂琐碎的礼仪动作,传统礼仪精神却一定要谨记在心的:追求正义和真理,热爱祖国和人民,互相尊重,彼此谦让……我相信,这不但是通往传统文化,也是通往现代文明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