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房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涨高,并将北京房价整体水平上拉到一个新的高度。北京四五环房价快速进入“2万元”通道,而某些区域的房价已经登上了3万元的高台。如此走高的房价不但没有吓退购房者,北京一些房产项目甚至出现了哄抢一空的热潮,就连五环以外的项目甚至也开盘售罄,有些楼盘甚至不敢进行宣传,就怕出现排队抢购的局面。很多人不禁要问,北京房价到底怎么了?
众所周知,供求关系是商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供不应求也恰恰是引起北京房价上涨的真正元凶。试想如果房地产商推出100套房子,只有2个人想买,那房价能高得了么?但是如果100套房子换成了1000个人来买,房价又有什么理由不涨呢。据戴德梁行统计,从1998年到2008年的十年间,全国范围内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购置面积为31.3亿平方米,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土地开发量仅为19.4亿平方米,在开发商的手里竟然滞留囤积了接近40%的土地。
由此可见,一些不法开发商的囤地行为严重影响了楼市的供求平衡,这是北京房价突然暴涨的直接原因。一直以来,囤地圈地是一些开发商难以纠正的痼疾,他们动辄花费十亿百亿拿地,导致新地王蜂拥而出,但是却拿而不开,买而不建,从而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最终通过破坏供求关系的链条助推了房价的暴涨。
与此同时,一些开发的项目开发商在经济回稳之后,市场逐渐放量的同时,为了追求利润和控制销售节奏,对一些房源进行捂盘销售。很多项目在开盘即售罄,营造出一种房源遭抢购的氛围。其实,很多房源都未能及时推向市场,使供求关系失衡更加严重。
越是这样,开发商越急于拿地、抢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地王”。这直接反应到市场上就是迅速将周边房价推高;另一方面就是,引发的恐慌性购房心理。2009年上半年楼市的升温是由刚性需求释放和资金流动过剩导致,而下半年的楼市火爆则是因为人们担心赶不上楼市优惠的末班车而引发的恐慌性交易。今年上半年楼市的转暖使开发商消耗了大量的库存,因此在年底也加剧了楼市供不应求的矛盾。
另外,北京是中国的金融文化政治中心,由于地位的特殊性使北京楼市极具资金吸纳能力。一方面北京吸引了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企业、机构、个人来北京购房置业、投资房产,另一方面北京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北漂群体也导致了北京楼市的“价量齐升”。
总之,地王的不断出现,加上房产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北京建设用地稀缺房源有限,因此刚性需求和投机性投资很容易在蓄积后集中爆发,北京的房价理所当然会在尖锐的供求矛盾中飞速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