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政治派系分野之探讨(二)
文/范海辛
什么是价值观?为何要以价值观来划分阵营?
价值观就是方向,或说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也可以说是人之为人的生活方式。为何要以价值观来划分阵营?我们常说“道不同,不相谋”。所谓“道”,就是价值、理想、方向、目标。人们之所以在政治上结成不同的团体,首先就是因为有共同的价值、理想,而不是因为对一些具体问题有相同的见解。所谓党性、派性,就是由共同价值观产生的。相反,在价值观相同的前提下,人们往往对实现价值观的方法、手段、策略有分歧。当这些分歧不大时,本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原则,人们可以共聚在一个政治集团内,当分歧过大时,便会分裂成不同的集团、派别。价值观比策略、方法具有更基础的作用,它们二者的关系是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方法或“体”与“用”的关系。因此,价值观是我们区分政治阵营与派别的首要因素,其次才会考虑方法、策略上的不同。
为何毛左派与专制派拥有相同的价值观,难道他们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吗?不错,这种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是双方非理性思维的结果,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共同的然而却是错误的价值观。封建宗法社会时期的农民起义军与皇帝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但双方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毛左派与专制派这种共同价值观的核心有两点:1,功利性;2,非平等的等级人格观。
先谈功利性的价值观。按康德的观点,价值观、尤其是终极价值观,应该是非功利的。价值观就是做人、为人的意义。如果做人的终极意义在于某种功利,那就说明人不是目的,而是某种其他东西的工具、手段。因为功利性是工具、手段的属性。自由、民主之所以能成为终极价值,是因为她提供了人之为人的尊严与意义,并且这种尊严与意义是不可化约、还原或替代的。你不能追问,自由民主是为了什么,因为她们是终极价值。
毛左与专制派的价值则是功利的、具体的(具有可感性),这就是吃好、穿好,过上好日子。这当然也是一种价值,但算不上终极价值。猪圈里的猪也能享有这种好日子(当你把这个猪圈扩展到几个山头大,使之具有田园景色时),这显然不应成为人的价值。另一种,吃好穿好,吸毒淫乱,也非值我们得追求的价值。正如雷锋所言,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毛左与专制派的价值观认为,既然革命的目标是为了吃好穿好、过上好日子,那么为了早日达此目标,为了效率,人民就必须放弃或让渡权利,就应该甘心做革命的齿轮与螺丝钉。两派的分歧不过是何种方法效率更高而已。
为了进一步说明非功利价值观的作用,这里介绍我国法学
所谓人民之治,就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的就是这种生活方式,哪怕这种方式比其他的方式效率低,我们也绝不放弃。真理之治则是追求效率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大家放弃自己的权利,用一种科学的方式选出一批道德、智力超群的精英,由他们来带领我们奔向天堂。这就是功利价值观的逻辑结果,也是毛左与专制派在价值观上的第一个错误。
第二个错误是非平等的等级人格观。价值观与人格观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价值观都可追溯到不同的人格观。所谓人格观就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观念。现实生活中,人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从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就会认为这些差别是永恒的、天然的,不可改变的。而从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就会从这千差万别的存在中抽象出人类共同的、永恒的、不变的本质。正是理性主义认识论,产生了一种先验的人格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人虽然在体力、能力各方面都是不平等的,但在人格上应该平等。平等的人格观念必然带来普遍(适)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而非平等的人格观,只会带来特殊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因此我们又可以说一种是平等人格价值观,一种是等级人格价值观。
从等级人格价值观出发,就会认为人群应分为三六九等。在毛左派那里,这个世界首先是分为剥削阶级与劳动阶级,在劳动阶级内部则有一个类似金字塔的等级结构——这就是列宁提出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格局。据说保持这个结构的效率最高、战斗力最强。而专制派对阶级的分野实际不太感兴趣,他们基本回到了儒学派的立场上,认为人群分为精英与群氓,或说是君子与小人。
因为人格观的不同,所以导致价值观的分野。相同的价值观又会因为人格观的差异带来不同的方法论。下面来谈谈毛左派与专制派在方法论上的分歧。由于追求效率、否认人的终极价值,因此两派都赞成专制主义的国家治理方法。但在具体方法上,又各有不同。
毛左派的专制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制,而专制派的专制则是少数对多数的专制。
在一般人看来,毛左派的专制似乎很正义、很合理,对少数坏人实行专制(专政),对大部分好人实行民主,这不正是“人民民主专政”吗?其实这里隐藏着一个陷阱——毛左派的整套理论是建筑在列宁主义的阶级论基础上的,因此多数人的统治由于等级的人格,必然最终表现为少数人代表多数人进行统治,其理由则是“群众—阶级—政党—领袖”这种实然存在的格局。而且由于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残酷性,权力必须高度集中于核心领袖的手中。这还只是陷阱的一面,陷阱的另一面则是,既然多数人这次可以某个理由压迫这些少数人,下一次当然可以其他理由压迫另一些少数人。几十年后,所有的人都可以被以不同的理由整肃过。譬如,第一次对少数人进行压迫的理由是“剥削”,第二次对另一批少数进行压迫的理由是“反动”,第三次的理由是“封建迷信”,第四次的理由是“懒惰、自由散漫”,第五次的理由是“崇洋媚外”,第六次的理由是“贪图享乐”,第七次是……
也许有人会说,毛左派这种多数对少数的专制难道不是和贺卫方所说的“人民之治”很接近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于这不是民主,因为民主包含两个含义,首先是少数服从多数,其次是多数保护少数。毛左派眼中的阶级敌人,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劳动阶级成员,即使少数被称为“剥削阶级的,实际也是人民的组成。阶级虽然客观存在,但阶级之间的矛盾并非你死我活,这就如不同宗教信仰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差别一样。毛左派的错误除了在价值观上,在方法上也不具合理性。
毛左派以多数人的意志压迫少数人不对,但不能否认其专制毕竟体现了多数人的意志,这难道不是一种民主吗?从现代民主的意义上来说,毛左派的“大民主”够不上民主,但从民主的不同形态上来说,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低级、原始的民主。这种打着“大民主”旗号的民主,就是政治学所称的“实质民主”。但一事物的完整形态应该是实质与形式的统一。缺少形式的民主,必然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导致其副作用过大。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形式来保证实质。在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代法律。法律的作用就是维护正义,但如果没有一定的形式与程序,法律追求的正义就无法实现。因此,现代法律认为,程序(形式)正义比实质正义更重要。民主也是一样,民主必须有其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形式主义的)法律。没有法律的规范,这种实质民主就会成为多数对少数的暴政,这种暴政最后会荼毒于社会的每个成员(法国大革命最后吞噬了革命的优秀儿女)。
毛左派无论在价值与实现价值的方法上都缺乏合理性,其在方法上的不合理源于对形式主义的蔑视。
毛左派这种表面上的多数对少数的统治,因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负帕累托性质的行为(有人获益而无人受损的行为称帕累托行为,有人获益、有人受损为反帕累托行为,无人受益而所有人受损为负帕累托行为),故而不可持续,必然让位于稍具理性的专制派的统治——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专制派的统治可以说是毛左派统治的升级版,合理性稍稍多了一些——从负帕累托升级到了反帕累托。首先,专制派放弃了阶级斗争的理念,但未彻底抛弃阶级论,因为阶级论仍是他们统治合法性的基石。这几年,阶级论退向幕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经验主义实然论占了上风。君子与小人的分野为大多数官员认同,“惟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孔子智慧重新武装了各级官员的头脑。
相对于自由社民派的“人民之治”,专制派实行的是“科学之治”。这种统治的正当性来源于效率与效用。但是这种效率与效用具有不可持续性,其理由如下:
1,没有对官僚的权力制约,腐败不可避免。
2,由于腐败与错误决策,导致统治成本高企。
3,统治成本的高企导致对民众的榨取。
4,民众的反抗进一步提升统治的成本,最后使统治不可持续。
对此,专制派的理论家并不同意,他们认为,任何时代都需要统治者,没有统治者会陷入无政府状态。统治者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统治者不过是代表了人民的利益,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是可以遏制的。
西方在以财产来限制选民资格时,实行的是资产阶级统治。但就是在这个时期,也面临着驯服官僚集团的任务,否则阶级的统治就会蜕变为官僚的统治,官僚会成为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外的一个独立阶级。资产阶级驯服官僚集团的方法就是分权制衡、宪政民主(有产者的民主)以及一整套政治家与公务员组成的官僚系统的管理法规。官僚集团被驯服后,他们只能成为工薪阶层,无法成为凌驾于民众之上的独立集团。
专制派理论家以利益一致、利益代表来为当下官僚集团辩护是不成功的。因为即使在这个官僚集团独立于社会各阶级之上时,其利益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都有一致的一面,但问题还有另一面——这个官僚集团也与民众存在着利益对立。譬如政府高价卖地,所得收入立马可以提高一地官员的福利水平,却明显损害当地无论穷人还是富人的利益。此外,政府以民众税收与国家资源建立的石油垄断集团,拼命以高出国际油价的水平掠夺民众,所得超额利润除了孝敬外国投资者,其余皆供自己挥霍。应该说,不受制约的官僚集团既代表着民众的利益,也在损害者民众的利益。
专制派的统治不过是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来王朝治乱循环的继续。为何这么说呢?就在于专制派对精英的迷信与对列宁主义阶级论的迷思。他们认为,通过某种仪规选出的精英具有道德与智力的神性,因此,由这些人组成的领袖集团不仅能“拒腐蚀、永不沾”,而且个个都是全知全能、聪明无比,因为他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但实际上这些精英与普通人差异不大,具有一般人的优缺点。由他们执掌最专制、最不受制约的权力,他们的表现也与普通人一样——扩权、免责、自肥。这就使整个官僚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大利益集团,相对于其他利益集团,这个集团的刚性最强,无可匹敌。至于说到治理的经验智慧,由于落后的非理性文化观念,可以肯定,其治国方略不见有多高明,且常常由于官家私利,使许多利国利民之策无法施行。
现实留给我们的唯一悬疑在于,我们不知道这种不可持续的统治方法还能维持多久。
当下中国政治派系分野之探讨(二)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