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26日揭晓,全国有10座城市入选。调查内容涉及城市文明程度、赚钱机会、房价、人情味等12项指标(据新华社)。
屈正州 一座城市是否能够荣膺“最具幸福感城市”,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对这座城市的发展状况与软环境优劣感同身受的市民。民众的认同,才是最具权威性的选票。据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三届,累计2亿多人次参与,1000多家媒体集中关注报道,各当选城市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似乎民众对此类评选的关注不甚热烈,那么这个“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殊荣对于入选城市的市民来说,是否具有相应的现实意义,就当存疑。
有目共睹的是,一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确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建筑令人应接不暇,超大型广场尽显大都市气派,但这种城市发展是否就能给身在其中的市民带来触手可及的福祉,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对部分城市来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地建起来了,但“十室九空”的空置率则将这种泡沫繁荣的表象揭示得一览无余,“幸福”与否,对那些无力买房的市民而言简直无从谈起。一块民生羸弱的短板,足以警醒“幸福城市”的虚幻迷梦。
幸福这个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却是由民众对关乎民生诸多方面的综合感受反映出来的。幸福不幸福,不是看基础建设的摊子铺得有多大,而是看事关市民出行的公共交通是否真正给其带来了便利;不是看豪宅别墅多么气派,而是市民“居者有其屋”这一朴素愿望是否已离实现不远;不是看被少数富人、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者“平均”的职工收入有多么的高,而是看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向社会公平的目标迈进……城市管理者应当明确,经济社会的发展绝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发展经济作为一种手段,其终极目的只能是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谋求人的幸福。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幸福,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桂冠,大概为诸多竞相参选的城市管理者所看重,这种看重,恐怕大多是将其作为推广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的一种捷径。“幸福城市”要名副其实,关键在于是否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在于是否为民众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一言以蔽之,补齐了民生这块短板,幸福城市的美誉,自然是有口皆碑。
敬请登陆个人主页:
http://www.smrj-yandaifu.com/ “视明润洁---眼大夫”爱眼眼科治疗中国行动项目同盟&中国光明行动联合工程[亮剑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