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不易


    

过去几年,笔者不止一次听厂商的售后服务营销人员抱怨“服务创新”不易。的确,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山寨经营模式泛滥的国家弄点创新真的不容易。售后服务尤其如此,比如服务流程,几乎每个厂商都会认为自己的服务流程有独特性,但私下里大家真要说独特性体现在哪里,恐怕连其中的专业人士也难说出个所以然来。但是不是汽车服务的创新就真的这么难么?笔者倒觉得未必,至少创新本身不难,难的在于要让各地参差多态的汽车消费市场接受这种创新,难的是让庞大的现有服务网络从业人员执行这些创新,难的是让消费者为服务创新买单。

拿传统意义上的售后服务来说,很多年前就有人指出,车主每年几乎是定期需要车辆的保养和再投保服务的。这种定期化的服务其实很容易借助现代的金融工具来降低车主养护成本和增加经销商利润。比如在买车的时候就先期支付保养费用,这种预付费的方式当然应该让车主享受到非常大的服务折扣,否则车主恐怕没有预付费的积极性。事实上,多个为车主提供质保期内免费保养的高档车品牌基本就是循着这个思路在做,从车主的角度来看,似乎对此满意度颇高。至于这个服务能否延伸到一般车型上,笔者认为那得看汽车金融本身的发展程度,毕竟,即使是高档车也仍然在透支免费服务的价值,预付费的服务消费模式还只是部分厂商的服务计划。
与预付费保养不同,品牌保险业务2010年将逐步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标准化服务内容。与很多车主已经知道的品牌保险服务不同,201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厂商将扩大品牌保险业务的服务项目。类似轮胎延保、异地索赔、特定部件延保维修都可能成为品牌保险的服务项目。其中针对车型关键部件的维修服务其实就是针对车辆维修项目的预付费服务,车主以支付保险费的方式降低车辆的维修支出,弥补非交通事故产生的维修风险,对车主、对经销商都是有利的,但这需要以品牌化的保险业务为前提。

除了上述传统服务的创新,已经成为高档车标准服务的道路援助服务也正在成为一般品牌车型的高端服务内容,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2010年看到更多案例。其实,在笔者看来,厂商能够创新的服务内容远远不止这些,即使我们仅仅考虑到不少车主会每年至少进行3次保养,每次至少在经销商那里度过1个小时无聊的等待时间,我们就会发现,要为车主这1个小时的等待时间安排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服务项目就是很大挑战。从现有的客户等待服务模式来看,不外乎上网、看报、看电视,即使少数有所创新的品牌也只是处于经销商自主管理的阶段。在最近第一次走访中,笔者就发现某高档品牌的经销商为客户提供免费桑拿服务,虽然这项服务看似很周到,但考虑到这个品牌的小资特征,这项延伸的“售后服务”显然很不合时宜。其实任何品牌的车主都算得上是中国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如果经销商继续按照现有的服务模式运行,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市场资源的浪费,更是对车主时间的不尊重,有关这方面的创新真的很迫切。

相比售后服务的创新,其实国内品牌二手车已经在迅速成长中寻求自己的市场地位。2009年全国二手车过户量基本相当于新车销售量的1/4强。对于北京这样的市场,新车和二手车销售量已经是11的关系。在国内潜伏多年的品牌二手车业务正在寻求破茧之道。类似二手车的品牌保险、金融贷款服务都已经在行业内探讨和普及。当二手车成为市场的主流,它们显然会形成新车市场的价格指导线。这意味着,如果你有5万元的购车预算,你未必只需要考虑内资小排量车型,那些合资品牌的认证二手车将会成为这一预算的有力竞争者,毕竟,经过翻新的品牌二手车看上去不仅有准新车的面子,更有品牌的里子。

从已经透露出的信息来看,2010年会有更多品牌推出自己的品牌保险业务,至于潜伏已久的品牌二手车业务更会以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在公众视野中崭露头角。当然,借助金融技术在服务领域的渗透,我们会看到更多服务的创新产品面世,这些新产品当然会以品牌推广的方式为2010年的服务品牌推广年增色,我们所期待是这些创新服务产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未来的汽车消费模式和丰富我们的汽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