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对油价的调整存在巨大争议,为何许多媒体一直关注油价的调整呢?人们对油价调整的争议根源在于成本不透明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缺乏市场化,只有石油企业公开其开采成本和炼油成本,才能平息争议。对此,发改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竟然指出,“从商业角度来看,成本对于任何行业、企业都属于内部机密,不可能完全公开。”可笑之极!油价、水价、电价的上调总爱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为何不与他们比较中国人平均收入是多少,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现在的汽油价格跟我们的收入不是同一水平,某些利益集团的御用专家,拿着人民的血汗,却不能替老百姓说句公道话,可见,油价的形成机制、油价调整的争议会长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专家尽然抛出“油价一旦市场化,价格将无法控制,老百姓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些人的脸皮多厚、良心尽失。如果中国的石油企业是是国企,是上市公司,有义务,也有责任,而且必须向人民和股东公布真实的财务状况。油价低了,就拿国际油价来说“接轨”,油价高了,就说要根据国内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一件事关国家安全和百姓生活的商品实行价格控制是符合当前国情的,但相关部门的控制思路应该向老百姓透明化,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让其价格市场化,伪装的市场化机制对于老白姓的损伤比真正市场化的油价变动更大。
整个成品油价格形成的环节中,由于处于高度垄断、由于缺乏正常的市场化竞争机制、由于价格的形成机制不透明、由于价格构成透明度低、由于定价方式表述模糊使得人民怨声载道,就会造成官民对立,就会严重影响到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
事实上,政府控制油价可以让民营资本参与市场竞争,减少繁琐的流通环节,形成良性竞争,就不可能再出现相关垄断集团借助有关部门的手想涨价就涨价的可能性。而国家相关部门不要忘记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不要把自己陷在油价涨跌的泥潭里,关心的应该是如何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能,打击投机和哄抬等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而不能扰乱市场的罪魁祸首。相关部门的这种行为并不是防止投机的,而是在防老百姓。只要机制健全了,涨价的理由透明了,真正市场化了,即使油价再涨,那也是市场决定的结果,老百姓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了。
伪市场化油价调整机制,为何受人追捧?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