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通胀已经实质性来临


【邓浩志】全面通胀已经实质性来临

 

    为了振兴经济,今年中国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后,市场一直有通胀预期,这种担忧导致了资产(房产、黄金等)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并已经引起了中央的关注,然而一般消费品的通胀却一直没有来临。但最近,一般消费品的通胀已经悄然而至,最近我亲身感觉到。

    最近药材、食用油、干货等都开始出现明显的涨价,部分电子产品,生活用品,猪肉等都出现了轻微的价格上调,当然有人可以说实际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例如因为甲流的原因,造成了中药价格的上涨,快接近春节,干货价格出现季节性上涨等等,但现在的事实上就是出现了物价的集体上涨。某些专家还说什么食用油不会引发通胀,通胀在明年才出现等等。我大胆预测,第四季度经济数据就已经能显现物价指数的上涨,通胀明年一季度就会开始加重,而本身就已经处在高位的住宅、黄金、资源、股票等资产,有可能会出现新一轮更加猛烈的暴涨。

    最近中央似乎还在再三重申经济刺激政策不宜过早退出,我想,单纯以保就业为目的的刺激经济政策,大量往市场投钱或许是个治标办法。但问题是产业不升级换代,按旧有的产业,产能过剩已经是板钉的事实,而且无法改变。通过大量资金刺激消费的目的在目前看来效果甚微,结果还导致了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再这样下去的结果我们可能变成是类似香港那样的产业空心化。中国人多,大多数人跑去围着钱转,搞些务虚的活是不能维持长久的。

    当然,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的情况还和城市不太一样,农村还不发达,还有内需的潜力可以挖掘,扩大内需的工作还可以继续做。既然这样,政策就不好一刀切,应该分别处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问题,城市地区还是得加快产业升级,要实现升级就得接受转型的阵痛,所以考核就决不能像以往一样,只关注GDP一项指标

    另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流出的钱不应该大多都流到大国企手上,应该直接送到更广泛百姓手中,特别是农民手中,让最基层的消费者自己去选择,家电下乡已经证明了,在中国钱不直接到百姓手中,优惠政策多半会被中间的相关利益群体吸走。另外财团掌握太多的资金已经被证明只有投机的冲动,而没有扩大产能的意愿。

    总之,决策反应不能总是慢半拍,应该选择快速灵活的处理,而不是发现问题之后才下“重药”治理,矫枉过正见得太多了。还有,说通胀比通缩好那是狗屁专家的瞎话。

 

 

 

 

邓浩志

2009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