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不多,而学习中的心理压力、人际关系和挫折失败等都可能诱发孩子的心理障碍或疾病,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但它们又是可以预防和容易排除的,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学习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其中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习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自身,是否懂得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掌握省时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是学习中的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等,是否会因人际冲突而影响学习效果;
三是要具备健康的竞争心理,正确对待分数和名次等问题,是否树立了自信心,能够承受挫折失败。
下面的个案是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很常见的,值得家长们深思:
个案一:过分“用功”的可怕后果。初三女生小A是大家公认的最用功的好学生,一直成绩名列前茅。然而,近来的考试,小A总是有约1/3的题目没有做完,是不会吗?不可能。小A说,一到考试,自己脑子里就出现杂七杂八的怪念头:我的笔不好用,怎么写出字来这么难看?这个题目是否出错了,怎么读了三遍还不懂?……经心理医生诊断,小A因睡眠不足,出现强迫性神经症症状和神经系统失调现象,导致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个案二:就不给
个案三:扭曲的竞争心理。初一女生小C在小学时当过班长,当她进入一所重点中学后,班干部没她的份,显不出她了;尤其是她的几个小学同学,有的当了班干部,有的学习成绩超过了她,这使小C心理上很不平衡。小C一方面在同学中传播某某同学的坏话,有
类似的个案说明,孩子学习出现问题,并非像家长们想像的那样,都是因为“贪玩,不用功,不聪明”等,而是有形形色色复杂的诱因,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要以为批评指责就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家长如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是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一定要耐心与孩子交谈,倾听孩子说明事实真相,以便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在上列个案中,往往父母并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自知学习成绩下降,内心愧疚,也不愿意告诉家长;孩子学习出现问题的原因,有时只归咎孩子自身,
另外,孩子心理上的某些问题,包括像小C这样的问题,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幼稚和不成熟所造成的,也是不应进行任何所谓“道德评价”的,试想,您会对一个孩子的感冒、近视眼、营养不良等进行“道德评价”吗?
关注孩子学习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是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这意味着,孩子不是一架“学习机器”,而是有情有理、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他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都会受到环境中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并且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称职的父母,应该做孩子的“心理保健师”,这就需要父母经常做好三件事:
第一, 倾听:让孩子愿意向您倾诉,将他在学校遇到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告诉您;
第二, 判断:孩子目前存在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第三,商量:及时与孩子商量,他面临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孩子自己可以怎样行动,以改变现状;而不是首先在道德品质上“扣帽子”,这样就不致使孩子反感家长。有些家长与孩子难于沟通,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成了孩子严重的心理障碍。
如果家长在引导孩子方面有困难,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部门,而不应听任孩子随心所欲,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和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