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应该听话和完美;如果孩子频繁犯错,是父母的耻辱和不幸。这种观念显然是非常荒谬和绝对错误的。
即使是成人,也会犯错和不完美。但那样的期望主宰着孩子的成长之路,于是,孩子就有很多“土政策”对待家长:说谎,掩饰,作秀;实在不行,就反目成仇……总之,孩子不能真实的成长和生活,是一件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如果人们对自己和对孩子,都生活在不现实的梦幻和自欺欺人的迷局中,那是最大的悲剧!
让我们努力回归真实,以平常心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孩子犯错:成长路上的跌落与攀登
――关于家教中的应对策略
当中小学生犯了某些错误,
而父母们是否考虑过:一个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能够不犯错误吗?您自己小时候没有犯过错误吗?那么,一个孩子犯错,是不是相当于他走路摔了一跤?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别人不停斥责嘲讽、罚他打自己的腿脚吗?还是要耐心等待他自己爬起来?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当然,并非姑息和纵容孩子犯错,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认识原因,反省自己,从而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摔倒,并能够学会在今后少跌倒。
有的孩子自己犯错,不但不能接受批评,还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这是什么原因呢?虽然可能有孩子自身性格的原因,但公平地说,家长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方法,也必然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行为。下面真实的心理咨询个案能够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落井下石,还是起死回生?
小豹在初一期末被老师判定为“必须留级”,他有三门课程没有及格。爸爸说:“你看看你,光长了个傻大个子,怎么学习这么差?你学习需要什么,我都给你买了;你妈妈有病,就是为了你还坚持上班,好多挣点钱;爷爷奶奶那么疼爱你……你说,你对得起谁?”
在心理咨询中,父母反复数落着小豹的种种“毛病”。当父母回避后,小豹涨红了脸,急切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老师,我不能留级,我要补考!父母总是唠叨我,说我不如表哥、表姐学习好,我不服气!我知道,我贪玩,喜欢踢足球,也爱上网玩游戏,可同学们也都是这样的,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爱好呀。上学期我的考试都及格了,我觉得我不笨,也就是没有抓紧时间……暑假里我要用功复习,补考我一定能够及格!”
我问:“那么,老师能够相信你吗?会给你补考的机会吗?”“我自己去找校长、找班主任谈谈,我一定让他们改变决定,我不想留级!我已经写好了保证书,如果补考不及格,我心甘情愿留级!”小豹说。
父母和小豹反复交谈后,达成了亲子之间的协议:小豹保证要管好自己,自觉学习,每天做家务劳动1小时,每周与同学一起活动一天;父母保证不再随便批评小豹,他们建立一本“家庭日记”,父母和儿子之间有什么意见,随时写下来;每周有一个晚上全家人进行对话交流,有什么问题就心平气和说出来,并要共同商量解决的方法……这样执行了一个暑假,小豹终于通过了补考,初二时他在学习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后来,也顺利升入了高中。
试想,人们在登山时如果遇到雪崩,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氧气瓶和维系登山小组生命的绳索。
孩子犯错,或是遇到的每一次挫折失败,就如同登山者遇到雪崩一样,这结果本身已经是对孩子最好的惩罚!关键是帮助他认识处境的危机和困难,父母就是孩子的绳索和氧气瓶,要给他心理支持,给他前进的希望,就可“起死回生”;千万要小心谨慎,不可“落井下石”啊!
常胜将军,还是虽败犹荣?
期中考试,连连的数学只得了70分,又被班主任告状,说她上课时玩小东西,还和同桌说话等。五年级的连连本来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又是班干部。事由是这样:一次上数学课时,明明是后面的小永揪了她的马尾辫,连连不过是回头抗议了一声;老师却把她和小永都叫起来,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顿,拿粉笔头扔到他们身上,还让他们罚站了半节课。
连连个性倔犟,觉得数学老师太不尊重学生,其实小永和她都不是坏学生,何必小题大做呢?从此,连连就开始
她去教导处和校长那里告数学老师素质太低,体罚学生,甚至还给区教委写了信,可是都没有回音。这些事弄得连连无心学习,她对数学老师越来越反感;当她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时,父母却总是站在老师一边说话,还批评她不专心学习,质问她为什么学习成绩下降了。连连委屈地哭起来。
应该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受到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不应该要求孩子永远做“常胜将军”,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更应细心关注孩子学习下降的具体原因,并设法帮助孩子解开“心结”。像连连同学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是“虽败犹荣”。
因为她主持正义,敢
连连和父母通过热线电话进行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提醒连连,最好主动找老师谈一谈,老师工作压力大,可能把某些焦虑情绪发泄到你们身上了;
于是,连连给数学老师写了一个小纸条,约老师放学
孩子也是有七情六慾的,孩子更可能常常被冤枉;所以,父母如果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就应该理解和支持孩子正确的认识和行为,肯定孩子在有些情况下是虽败犹荣的。
大包大揽,还是责任回归?
小明给好朋友帮忙,竟然被派出所拘留,耽误了中考。事情是这样的:小明的好友小邦自行车丢失,小明发现另一班的一名男生骑的车与小邦的车一模一样。他和小邦在下学时抢先推出了那辆自行车,却被车主报案。那男生回家取来购车发票和车证,原来小明和小邦看走了眼,一模一样的自行车多了,人家可并没偷小邦的车;而他俩却要以“偷车”罪名被拘留一周。
最要命的是,这正是中考的时间,家长请求派出所通融一下,中考考完后再执行。小明和小邦却来了火气,他俩异口同声地说:“别求他们,我们不考了,遇上这么倒霉的事情,哪还有心思考试!”结果,他们真的没有去参加中考,而家长们又心疼,又生气,不知如何是好。
更糟糕的是,这两个男孩被拘留一周后,因为又被家长批评指责,就双双相约离家出走;气急败坏的家长与派出所发生了争吵,又得麻烦民警帮助寻找孩子……
当家长陪同小明和小邦来进行心理咨询时,家长们认为派出所对孩子处罚太重,同时,又批评孩子做事冒失,耽误了中考这么大的事情。
家长的意见是,非要让他们再重读初三,可学校不同意,因为一般在初三都不能重读。而且,学校将他俩当作“偷车贼”,巴不得推出学校了事。根据学校的态度,他们明年也不能参加中考……就为这,家长与学校、与孩子都发生了激烈冲突。
而小明和小邦却坦然承认自己“头脑简单,缺乏法制观念”。他俩商量后认为,主要责任在自己,还是不要埋怨任何人,他们早已厌倦了学校的学习,打算一起出去打工,再找机会学习一些专门技术。因为教育体制等原因,实际上我国升入高中的学生不到初中生总数的1/2。
但家长总是充满担忧,尤其在城市中,更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反而还没有孩子看得开,这样孩子的处境就非常艰难尴尬。家长习惯于大包大揽,恨不得把孩子放进保险箱……
然而,成长道路上的“倒霉事”往往是绕不开的,即使是被当作“不良少年”,难道就没有前途了吗?对于孩子的问题还是应该尽量责任回归,帮助孩子学会承受自己面临的一切!而千万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更好。
家长拍板,还是尊重孩子?
根据对中小学生家长的调查,家长主张对孩子犯错要惩罚的占90%以上,惩罚方式主要有:增加额外作业;减少零花钱;禁止打电话和上网;禁止找同学和出去玩;不让看电视、听音乐、看课外书;做家务劳动等。
而孩子对家长的惩罚方式都很反感,除做家务劳动之外,其它几乎都不能接受,孩子“喜欢的惩罚方式”多是体育活动,如:爬楼梯、跳绳、跑步、举哑铃等等。
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应根据孩子犯错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下面8条原则可供父母们参考:
1.改变观念:对孩子不求十全十美,随时准备接纳孩子犯错的现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有犯错误的权利的,尽量预防为主,但孩子犯错是其真实正常的表现,父母坦然,孩子就不会文过饰非。
2.压住火气:听到孩子犯错不要发火,冷静耐心询问掌握主动 父母应加强自身修养,不要因孩子犯错而动辄发火,而应心平气和与孩子交谈,掌握最多真实信息,才有发言权。
3.允许申辩: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让他畅所欲言,了解孩子的内心,有助于分析犯错原因。
4.讨论互动:形成亲子讨论互动的气氛和习惯,孩子犯错决不用暴力或惩罚解决,而要有礼有节,入情入理。
5.自我评价:父母尽量不对孩子评头品足,启发孩子学会自我评价,知错就改。
6.责任自负:父母对孩子犯错不做任何“善后处理”,而要求孩子自己负责处理相关的后果。
7.观察行动:父母不要急于让孩子做出各种保证,而要注重孩子的自我反思和积极行动。
8.做出榜样:家长自己有错及时检讨,令孩子心服口服,不仅益于树立家长权威,且是好榜样。
大多数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犯错可以适当惩罚,但要用比较科学健康的方式,最好是事先要有“亲子协议”,是孩子可以接纳的方式,才能真正有成效。
父母与孩子之间可进行谈判:孩子和父母各要承诺做到什么?如果做不到怎么办?用什么办法来惩罚?――惩罚方式最好让孩子自己说出来,是孩子能够接受认可的。有些家长非常害怕孩子“讨价还价”,以为这样会弄得孩子不听话,甚或言行不一。
然而,孩子如果有能力讨价还价,懂得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难道不是好事吗?您可能会无形中培养出一个伶牙俐齿、头脑敏捷的谈判专家,或许他今后也可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或是贸易大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