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因全球金融危机倒闭130家
2009年12月4日,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再度关闭了6家小型银行,这使得2009年因全球金融危机而倒闭的美国银行数量,已累计增加至130家。
根据FDIC发布的声明,12月4日遭关闭的6家银行当中,共有3家位于乔治亚州,这使得今年该州的银行倒闭数量达24家;而另外3家银行则分布在弗吉尼亚州、伊利诺伊州以及俄亥俄州。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银行共有120亿美元的资产和80亿美元的银行存款。数据显示,这6家倒闭银行预计将花去FDIC超过23亿美元的保险基金。
这意味着,资金相对薄弱的小型银行将继续持续今年大规模倒闭的趋势。目前,美国在今年倒闭的银行数量已创下1992年来的最高水平;去年倒闭的银行共25家,前年则仅3家。该机构预计在2010年内,美国还会有更多的小型银行面临倒闭的窘境,FDIC则预计,美国金融体系的复苏也将比实体经济来得缓慢,也实际上对后者造成了拖累。 美国和欧洲银行体系脆弱导致的投资增长缓慢,将成为该区域实体经济全面复苏的制约因素。
“全球金融七大趋势”曾预期,2009年美国、欧盟中小银行将成批倒下。事实的发展,似乎证实着这一预测。最近,在美国政府“保大弃小”的政策下,中小型银行倒闭消息此起彼落。FDIC已完成一份报告,对2009年美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报告称,美国本土小型商业银行2009年将可能集中破产。据估计,今年最少有100家银行倒闭。这些银行破产,需要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保障额度是1500亿美元,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只有不到500亿美元自有资产,如果危机爆发,它只能陷入困境,最终向美国财政部求援。
金融危机自去年夏季至今愈演愈烈,欧美不少银行命运迥异,上演一场“大洗牌”。雷曼兄弟轰然倒地,富通、苏格兰皇家等陷入困境,摩根士丹利、瑞银、花旗实力大大削弱。然而经营稳健、资金充裕的银行却碰到了千载难逢的扩张机会,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巴黎银行以较小的代价壮大起来。
虽然美国经济有回稳迹象以及政府的扶持令诸如高盛、美银等大机构的业务有缓慢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小银行也有同样的待遇。同时,小银行的不稳定性更大,信用度也较差,因此随着房屋贷款问题的不断恶化,许多小银行都不堪重负,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在脆弱的小银行身上将更突出体现,因此小银行出现批量性倒闭就不足为怪了。
美国的银行体制不同于中国,美国是单一银行制国家,我国银行是总分行制。美国有反对权力过分集中的传统,对政府以及政府之外的权利集中不信任,银行业也不例外,在美国很少会有中国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机构的存在,美国是多家银行并存,规模小,同时相应的其抗风险能力就较差,难以应对大的危机的冲击。
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银行在发展的同时,要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同时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银行监管,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促进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完善的银行业风险管理、有效的金融监管以及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将会有力促进银行的发展以及金融业的稳定。另外,从美国银行倒闭的事件也可以看出,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使我国房地产市场能够健康理性的发展,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能够长治久安,不重蹈美国覆辙。
美国已经倒闭了130家银行,但大规模的银行破产案并未危及储户。因为美国各银行早已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交纳过保险费,所以储户的钱不会受损。据悉,目前中国尚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相关政策尚在制订中。
联邦储备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全美银行商业房地产放贷总额为 1.7万亿美元,占银行总资产大约15%。房地产业不景气,开发商欠贷不还,成为美国众多银行倒闭的主因。美国房地产业导致众多银行倒闭警示我们:对房地产业发展必须加强管理,绝不能任由住房市场的泡沫再吹下去,住房市场这个火球再也不能滚下去了。要利用税收、信贷、房地产交易过户管理等手段,坚决打击投机,坚决限制投资,使住房市场尽快回归理性,使高房价真正有一个调整,挤出泡沫,挤出风险。这不但是为了百姓能够买得起房,而且是为了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业的长治久安。
美国银行业出现如此之多的倒闭事件来看,主要原因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房地产抵押所形成的高杠杆导致次按危机加深;另一就是银行逾放比超警戒线;三是高失业率导致信用卡潜在危机。目前美国上市的银行中,有150家以上的逾放比是在5%或以上,而按照前金管人员说法,这个水平可让银行净值荡然无存,银行存活恐也有问题。
全球银行业有必要从美国银行业的倒闭风潮中认真吸取教训。即过量的杠杆放贷于某个或几个高风险泡沫领域将有巨大的风险,一旦这个领域出现重大拐点或泡沫破裂,加上失业率的上升,那么信用危机就会爆发。从发展中国家来看,过量的放贷特别是放贷所形成的资金进入到杠杆风险较大的领域,比如处于警戒泡沫处的地产、高估值的股票 市场,一旦经济增长放缓或行业出现拐点,那对于银行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美国银行因全球金融危机倒闭130家
评论
编辑推荐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