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点评:外资品牌通过高车价大量“洗钱”


每天点评:外资品牌通过高车价大量“洗钱”

编辑:汽车自修室

 

点评一:外资品牌通过高车价大量“洗钱”

高价:《第一财经日报》赵奕  按照CBN搜集到的数据,在各个级别上,相同款型车辆之间,美国市场的销售价格均比国内市场要便宜。如凯美瑞2.4L精英版,在美国价格为14.9万元,而中国则为19.98万元。再如奥迪A6在国内顶配版69.6万元,在美国市场仅为34.8万元。

利润:

1.   本田在中国的某合资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对本报记者说:“2008财年(2008年4月1日~2009年3月31日)本田在全球的纯利润是15亿美元,但中国市场就有13亿美元,本田社长称,是中国市场挽救了本田全球的命运。”

2.   据称,大众80%利润来源中国。

提升:降低车价类似控制房价,同属民生问题。

反问:政府如何有效防止新时代下的“白银流失”?

思考:车企利润外流与我国高通胀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点评二:“6万辆”成本土车企关键点

  • 2002年,吉利汽车推出“三大工程”(到2005年产销30万辆的骏马工程,到2010年产销100万辆的猎豹工程,到2015年产销200万辆的雄狮工程)时,其年产销刚好接近6万辆;
  • 奇瑞03年实行包括赎回上汽股份和推出QQ、旗云、东方之子等多款车型的“自主战略”,同样基于02年产销6万辆的背景;
  • 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于07年喊出“2015年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两大目标时,其06年的产销量也刚好超过6万辆。

 

点评三:“脱亚入欧”渐成中国车市新风潮

  • “天津一汽先前产品都以日系风格为主,但从夏利N5开始,我们将根据国际型号,开始往欧式风格转型。”天津一汽总经理助理党仁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近一两年内,包括北京现代、上海通用等众多车企的多款车型,也都纷纷开始“脱亚入欧”。
  • 雅阁欧式硬朗设计,助其绝地反攻,一举超越凯美瑞。

 

点评四:华晨宝马二工厂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转述:北京参考讯 桑大伟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华晨宝马第二工厂现阶段来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它表达了宝马对于中国市场的一种重视,同时也是对奥迪10万辆工厂在舆论上的一个回击。对于2011年华晨宝马销量能否突破7.5万辆,现在预测还为时过早,除非华晨宝马拥有一款叫好又叫座的产品,每年都能以40%的速度增长。如果华晨宝马不能完成,产能过剩、重复投资的局面将会出现。

 

点评五:福特控股马自达面临挑战

由头:综合外电12月8日报道,福特汽车北美总裁Mark Fields近日表示,在后续开发新车型时,将不再与马自达合作。

背景:马自达在1979年陷入经营危机时接受福特的资本合作。1996年福特把持股比例从25%提升到了33.4%,并曾向马自达派遣过社长。之后因金融危机的爆发,福特为了改善现金流状况,于去年11月将其持有的33%的马自达股份降低至11%。不过福特目前仍然是马自达最大的股东,并定期与马自达的高管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