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太极与国画


禅宗、太极与国画

                              记刘坤鹏先生

中国画重意境,西洋画重写实。苏轼主张的文人画:“精神高于形似,诗境通于画境”。白石老人更是推崇画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在欣赏国画的时候,总是被中国画里面的‘写意’所感动。

最爱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八大山人的大写意及花鸟、大千先生的泼墨山水、傅抱石先生的人物、吴昌硕先生的墨菊、黄宾虹、李可染先生的山水、李苦禅的花鸟。白石老人的虾、花鸟、山水、人物无不充满禅机、充满情趣、让人感动。毕加索曾经称赞白石老人的画说:“齐白石的画里没有一丝的水,却让人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江河,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国画太神奇了。”

中国的禅宗讲究“悟”。而中国的传世名画里面能够让我们悟的东西太多了。梁楷的减笔画泼墨仙人图聊聊几笔所勾画出来的仙人传神、洒脱……让人遐思奇想。八大山人的画鸟眼神里面的愤怒,没有一丝水的画卷上愤怒的鱼,却让人感受到了江河虽大却无以容身。黄宾虹先生的山水所体现出的磅礴大气,大千先生泼墨山水的层林尽染让我们感受江山如此多娇。徐文长的紫葡萄所表现出来的千折百回而不屈不挠的精神。徐悲鸿先生西画的造诣极深,国画为本。所以悲鸿先生的奔马超越了全世界的奔马,写实中显健硕,写意中见精神……由此可以知道中国画的大师们必然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悟的文人,学者,甚至哲学家。

禅宗与太极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发展出来的精髓。过去作为一个门外汉只是看到了中国画里面的意境,而中国画里面的气与太极却从来没有发现和领悟。

坤鹏先生的画,山水浑然大气,毫无矫揉造作之风。有黄宾虹之雄浑之气。人物寥寥几笔却传神的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

刘坤鹏,湖南常德人。在京多年,除了绘画就是教书、编辑。是都市里的隐居者。禅宗、太极、古典哲学把刘先生修炼成为画坛的典藏人物。正是‘大隐隐于市’。听坤鹏先生讲佛论道谈太极,方领悟哲学与绘画艺术间的神妙,气在布局中的均衡协调。坤鹏先生是在画“气”,画中有太极,方寸中见日月,笔墨里有天地。

一杯红茶喝下来,方知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不知不觉已经从夜晚谈论到中午。回家数日食肉不知香味,作为一个画界外行写了这篇记坤鹏先生,可想先生看了又有很多指教。故不敢发表与外界,只发表在我们这些用涂料涂鸦作画的人面前。是为文。(此文原发表于中国涂料在线)

姚尧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