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宋鲁郑《中国为什么要怀疑西方的“普世价值”》


三评宋鲁郑《中国为什么要怀疑西方的“普世价值”》

—— 宋鲁郑诋毁“民主”核心价值所用的招数

 

《红旗文稿》所发表的宋鲁郑《中国为什么要怀疑西方的“普世价值”》一文(以下简称《怀疑》),用尽种种招数诋毁民主的核心价值,看起来似乎充满“爱国主义”情感,其实充分暴露了他“君贵民贱”的世界观、人民观,试图动摇中共十七大所宣示的“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胡锦涛总书记所做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而《怀疑》一文却从根本上对民主表示了充分的“怀疑”——岂止是怀疑?直接就是从根本上予以彻底否定和批判,看不到任何一分为二的辩证阐述,赤裸裸地用种种招数宣扬“君贵民贱”的世界观、价值观,把人民民主视为“愚昧的暴民政治”,企图让中国人民回到鲁迅先生所说的“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些在笔者对宋文“一评”、“二评”中均有揭示和评论,不赘。(点击:“一评”、“二评”)

 

毛泽东早在1945年就指出:“现在的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反动的逆流终究不会变为主流。”(毛泽东《愚公移山》)1945年4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纪念杰斐逊先生》的社论,文中明确阐述:“人有天赋的人权,人的自由与尊严不该为不正势力所侵犯与亵渎,人民是政府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这从十八世纪以来,应该早已经是全人类共知公认的常识了。”尽管民主的逐步实现还有曲折的道路要走,但中共和中国人民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则是坚定不移的。对此,宋鲁郑先生如何实现从根本上否定民主的价值呢?当然有他的“招数”。

 

第一招:借公元前乃至几个世纪前的所谓西方“西方先贤先哲”之口,来宣扬“君贵民贱”的思想,诋毁人民,诋毁民主。

第二招:用原始的、早期的、极不成熟的民主政治弊端代替民主本身的核心价值。

第三招:用所谓美国总统“绝口不提民主”甚至也有过批判民主的言论来诋毁民主本身的价值,说明民主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三招,在笔者《二评宋鲁郑<中国为什么要怀疑西方的“普世价值”>》中已有揭示,不在此赘述。

 

今天我们来揭示宋鲁郑诋毁民主价值所用的第四招、第五招。这两个招数如不揭示,也是极容易混淆视听,动摇中国人民对于民主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是误国害民的。难怪有网友幽默地说:宋鲁郑先生是在给中共喝“三鹿牛奶”——此言虽有所不敬,但话糙理不糙。

 

第四招: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怀疑》一文第一节的标题就是“从东西方关系看普世价值”,开篇第一句就从话说“1840年西方凭借大炮和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怀疑》的第四节是“从一个世纪的全球实践看普世价值”。于是,宋鲁郑开始了教科书、历史书中都有的帝国主义殖民史的叙述,玩起了将“殖民主义”与“民主”混为一谈的把戏。然而两个不同的概念岂可混为一谈?

 

殖民主义一词过去曾被归类为一套理论,它通常建基于民族中心主义,即开拓殖民地者自以为在精神和价值上比被殖民者优越。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等等,无须详述。

 

殖民主义,作为人类从“丛林法则”走向文明的过程,已经是一段历史,早在人民的不懈奋斗中为世界所唾弃,淡出了历史舞台。香港的和平回归中国,为此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世界是运动的,历史是发展着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用历史来比附当今是非常幼稚的。

 

从殖民主义的定义和外延来看,我们怎么也无法相像,“殖民主义”与“民主”这两个含义截然不同、使用对象也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殖民主义是指对外扩张和掠夺,民主是指对本国的国家治理中所用的政治理念和一整套制度。

宋鲁郑先生曾多次说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民主问题上对内一个标准,对外是另一套标准——其实此话也不无道理,内外有别在任何国家大概都是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世界上的国家都成了“大公无私”到对内对外绝对一样的“圣人”国家,那马克思所期盼和描绘的世界大同就早已实现了。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吗?何况“民主”本来就是治理自己国家的价值选择和制度体系,何况民主还在继续发展和探索之中。只是这些国家的行为和民主本身客观存在的价值含义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将不同的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是不合逻辑的。

 

 《怀疑》一文为了彻底诋毁民主,硬是要说西方在拼命推销“普世价值”。宋文说:“令人非常奇怪的是,何以西方当做价值核心的普世价值却没来由地大方得很,不但积极推销,甚至还要强买强卖。这和中国购买美国石油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实在令人犯思量。”——是啊,连宋鲁郑先生自己都没有想得明白,那为何还要在这里言说呢?我们见过某些大国在贸易上想卡别的国家,想占便宜;我们也没有忘记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曾经对别国(包括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但是我们怎么也找不出明显地要“强买强卖”民主的事实。八国联军侵我中华是为了推销民主?日本侵略中国是为了推销民主?美国的越战也是为了推销民主?其实,真要从殖民主义的本质来说,它要的是经济利益,要的是领土扩张,它恰恰不需要去推销民主,因为那是它们用以治理本国的理念和制度。这还不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吗?

至于有的殖民主义者在被侵略国家言说民主,这有何奇怪?殖民主义本来就是建基于民族中心主义,即开拓殖民地者自以为在精神和价值上比被殖民者优越——那么他们不宣示自己所崇尚的价值,难不成还要在别国批判自己的价值选择?

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占领菲律宾,曾经扬言要带去“自由的旗帜,希望和文明的旗帜”——这是宋鲁郑引用的似乎颇有说服力的例子。但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不行的,引用实证仅仅取其所需的形而上学只能蒙骗一时。我们请问宋鲁郑三个问题,愿宋鲁郑先生能专文回答:

1、1898年,美国根据对西班牙战争后签订的《巴黎条约》占领菲律宾,究竟是为了经济目的还是为了“推销”民主?(菲律宾当时并非共产党国家,因此无意识形态因素)。

2、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行径是非正义的,这无可争议。但殖民主义者为了掩盖其劣行的实质而借用正义的口号,那口号本身的含义(自由、民主)是否也就非正义了?正如笔者曾经举例说过的,帝国主义扛着洋枪洋炮侵略中国,是否因为那是侵略者曾经用过的东西所以就毫无价值而应当弃之如敝屣?

3、宋鲁郑先生口口声声用殖民主义历史来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强买强卖”他们的“普世价值”(亦即民主、自由、人权、平等),这是毫无根据的说法——还是用宋文所举菲律宾的例子来说:为何1946年就独立了的菲律宾,在31年后还是再次选择了民主政体?(据新华网介绍:菲律宾现行宪法于1987年2月2日通过,同年2月11日由总统正式宣布生效。宪法规定: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体),这又有谁逼着他们这样选择的吗?如果有谁还在“强买强卖”,请宋先生拿出事实,笔者未有所闻。

 

第五招:引用例证取其所需

 

引用例证取其所需在宋鲁郑的文章中是屡见不鲜的。在《怀疑》一文中还是如此。略举二例以见全豹——

 

1、关于英国要求在香港实行民主制度的问题

 

宋文说:“如果香港实行民主对英国有利的话,英国早就让香港民主化了。而当香港回归中国不可避免的时候,英国人才恍然大悟突然要搞民主……其司马昭之心就路人皆知了”。看起来振振有词,可是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就足见其荒谬。

其一,香港在回归中国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这本来就无正义可言。回归中国前的香港实行的是“行政主导”体制,英国派出的总督有相当的裁决权。但是管理一个地区和管理一个国家一样,不遵循客观规律是不行的。所以即使是殖民地统治,香港行政与司法的关系也颇特殊,香港司法系统有相当的独立性,司法机关只是对法律的负责,不是对政府或港督负责,即使是最高层的行政官员,做出决定交给有关政权机关执行,假如有关行政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法庭可以撤销有关决定,禁止有关继续行动。司法最高首长——首席按察司人选由英国国务大臣确定,由港督根据《皇室训令》(经国务大臣颁发)宣布委任。港督有权委任法官(委任前须听取由首席按察司负责的独立的司法人员叙用委员会的意见),但港督不可以干预判案,法官可以不听命于港督。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港督用为英皇的代表,可以运用法定权力对法院判罪的人进行赦免或减刑,也可以通过律政司对判罪过轻的犯人提出上诉重审,加判刑罚,但都要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这是行政主导对港督权力的一种制约,体现了行政主导是同治法制衡相结合的。——这已经有了相当的民主政治特征了。

其二,六十年代,香港华人争取民权的斗争日甚。殖民主义者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也不行。于是各级政府都有了征集民意的咨询机构,在决策时他们也相当注重这些咨询机构对香港民意的反映——即便是出于巩固殖民统治的目的,但这也是具有民主特征的治理措施。正因如此才使得香港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与繁荣。否则我们无法解释香港的发展,我们也无法解释中国大陆和香港交界处出现的持续30年的大陆百姓“逃港黑潮视频)”——所以,宋鲁郑先生最好还是别拿香港说事儿为妙。

其三,香港和平回归祖国,英国作为曾经统治香港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国家,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英国的部分百姓和历史形成的无法隔断的利益链接,使它对香港回归后的政体能够保持与原来相对的一致而提出民主政体的要求,这有什么过分吗?如果是英国不合理地“推销”民主,中国政府以及邓小平先生能够同意吗?如果民主政体不与香港人民的意愿一致,香港人民会接受吗?现在如果在香港不实施现在的民主制度,香港人民会答应吗?香港如今的发展、稳定不正说明“一国两制”的决策英明吗?所以,宋鲁郑先生,最好别拿香港说事儿。

 

2、关于美国入侵伊拉克问题

 

美国出兵伊拉克。2005年10月25日,伊拉克全民公决通过的宪法规定:伊拉克共和国是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联邦国家,实行议会代表制。于是,这成了宋鲁郑证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销民主“强买强卖”的例证。其实,这也是宋鲁郑文章中一贯使用的引用例证斩头去尾取其所需的把戏。

其一,宋鲁郑说:“伊拉克曾是中东地区曾经教育水平最高、医疗设备最为先进、基础设施最完备的国家”,现在被弄得怎样一塌糊涂,极言美国出兵伊拉克行为的不合理性,却讳言伊拉克强盗般地一夜之间占领了弹丸小国却富得流油的科威特,直捣科威特王宫的匪徒行径;讳言联合国安理会1990年11月29日通过的关于要求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前,必须完全遵守安理会第660号决议“以及之后的所有有关决议”,授权会员国“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维护和执行第660号决议和之后所有有关决议,并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此后才有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发动“沙漠风暴”等军事行动使海湾战争扩大。——对伊拉克这种野蛮的强盗行为不应当制裁吗?宋先生如此掐头去尾地引用实例恐怕有失公允了吧?为何对科威特被掠夺毫无同情之心而只字不提?

其二,尽管伊拉克战争的延续与后来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有关,但笔者不否认美国等有借联合国决议而扩大战争规模以达到本国利益的企图,对此美国人民也并不同意,多次游行示威要求自己国家的军队撤出伊拉克。但是,这与推销所谓“普世价值”有关吗?如果不是为了本国的经济和其它实际利益,难道推销什么“普世价值”是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原动力吗?这样说岂不有些可笑?诚如是,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又是为了“强买强卖”什么“价值”?利益驱动就是利益驱动,何必为了论证的需要硬将什么“普世价值”与之生拉硬扯到一块儿。

 

好了,够了。行文至此,笔者以为可以暂告一段落,无须对《怀疑》一文逐段评说了,明眼人是可以看得出来宋鲁郑先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良苦用心的。宋先生如果认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当渐进、稳妥地进行,这还可以理解。但如《怀疑》一文这样无所不用其极地欲从根本上诋毁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的价值,诋毁中共和中国革命追求的终极目标价值,宣扬腐朽的“君贵民贱”价值观,这就太过赤裸和不明智了,难避给中共和国人喝“三鹿牛奶”之嫌。宋先生自己身在法国发展,为何要如此对待自己祖国的人民和国家?

 

毛泽东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犯过错误,这说明对民主的认识和实现它的道路必然有一个过程,甚至还很曲折。但是毛泽东的眼光还是不错的,那就是:“现在的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反动的逆流终究不会变为主流。”1945年时是如此,当今世界更是如此。宋鲁郑先生还是三思再三思吧。笔者还是借用“二评”的语句做结:中国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是钢……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注:欢迎宋鲁郑先生专文讨论、反驳。在留言评论中无法说清什么问题。笔者一定有所回应。】

--------------------------------------

  相关链接

  应学俊:一评宋鲁郑《中国为什么要怀疑西方的“普世价值”》

  应学俊:二评宋鲁郑《中国为什么要怀疑西方的“普世价值”》

  宋鲁郑:回应学俊先生《休言“民主不适合中国”(一)》 

  应学俊:“普世价值”是无可否认的客观存在)(

  难道是呼唤希特勒独裁统治?—— 一种危险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