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位居皖苏浙三省交界,地处沪宁杭“金三角”,是长三角经济由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的过度带,是上海经济协作区和长江经济开发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境内水网密集、水质清新、草茂螺密,渔业资源丰富,总水面54万亩,素享“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我区以效益为中心,狠抓特色水产养殖,走出一条效益水产发展之路。2005年我区水产养殖总面积达24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19万亩,稻田养殖面积9万亩,幼蟹培育面积2.3万亩,低坝高拦生态养殖面积2万亩,围网养殖面积1万亩。可望实现渔业总产量4万余吨,其中河蟹产量6000余吨、青虾产量2000余吨、牛蛙产量1000余吨,可实现渔业总产值近5.5亿元。其主要原因措施为:
一、抓住发展不放松。
一是研究国家、省关于渔业发展的方针、措施,开阔干部的视野。二是利用我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的优势,将我区建设成“长三角”的绿色菜篮子基地。三是按照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业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主两翼”经济发展战略,跳出水产抓水产,以工业的理念抓水产,做好效益水产的发展工作。主要是在保持4万吨水产产量的基础上,抓好特色水产,以特色水产开拓市场,以特色水产求效益,以特色水产促进效益水产的持续发展。
二、积极发展效益水产。
一是抓特色水产的发展:虾蟹鳜等名特优养殖面积已达20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83%,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已占水产品总量的40%,产值超过水产品总产值的80%,特色水产养殖布局已日渐清淅。水阳、朱桥、养贤等镇乡渔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发展名特水产已成为渔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圩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以水阳为主的幼蟹培育面积今年达2.3万亩,年幼蟹产量愈2亿只,幼蟹产值超亿元。水阳镇一农户培育幼蟹8亩,销售幼蟹21万只,产值12.1万元,盈利8万元。该镇成为华东地区名副其实的蟹苗第一镇。水阳、朱桥、养贤、狸桥等地的稻田虾蟹生态养殖面积发展迅猛,朱桥乡已改造低洼田从事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8万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60%,其虾蟹混养亩均产成蟹60公斤,成虾15公斤,亩纯收入达到2010元。该乡农户丁陆生改造6亩稻田,投放蟹苗3600只,虾苗50斤,投入成本11000元,收获成蟹3200只,河蟹收入28000元,青虾收入3000元,亩均收益3330元。南漪湖周边乡镇2万亩虾蟹鳜生态混养示范,带动了全市湖区开发热。以洪林、沈村、五星为主的美蛙养殖示范带动了我区美蛙养殖热。洪林镇一农户利用0.6亩从事美蛙养殖,去年投放蝌蚪1万只,今年五月销售美蛙4800斤,收入4.3万元,扣除成本1.2万元,获纯利3.1万元。南漪湖周边乡镇2万亩虾蟹鳜生态混养示范,带动了全市湖区开发热。二是加强科技服务。镇乡水产站人员全员参加上海水产大学的函授,均取得大专证书;举行区、乡、村三级水产培训班52期,培训3950人次,培训渐向村级转移;印水产实用技术操作规程1万余份,发放给广大养殖场户;推广稻田虾蟹鳜生态养殖技术及幼蟹培育技术,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及持续增收;实行水产技术人员联乡包村工作,鼓励水产技术人员办实体,进一步提高服务手段和效果。三是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扶持帮助水产协会,发挥他们在技术及市场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水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主力军。在原有水产协会的基础上,今年新组建了养贤乡水产协会。扶持帮助水阳河蟹苗种销售有限公司及伟民实业有限公司,努力形成“公司+农户”的发展方式。由于充分发挥了水阳河蟹苗种销售有限公司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水阳镇1.3亿只幼蟹今年销售一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通过水阳河蟹苗种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的幼蟹愈千万只。四是进一步抓好水产品质量。采取改善水域环境、控制放养密度、生物防病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品质,使我区水产品从无公害食品向绿色食品乃至向有机食品方向发展,以提高市场的认同度。五是抓好水产品品牌建设。继续加大无公害水产品及其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使我区水产品逐渐形成品牌优良的良好形象,提高品牌的核心价值,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新闻媒介、召开洽谈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区水产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整合现有水产品品牌资源,做大品牌规模,虾蟹等水产品逐渐统一使用南漪湖品牌,水产苗种逐渐统一使用水阳江品牌。做好水产品牌营销工作,通过召开外商座谈会、现场会、创设直销窗口等多种形式,做好水产品牌营销工作。今年通过洽谈会形式,签定了一个品牌销售协议,同时利用招商等活动、利用洽谈会、产品推介会等机会加强与江苏高淳市场、浙江、上海水产大市场进行磋商,使我区水产品与长三角市场能充分对接。六是利用“外源化”资金,推动水产养殖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今年引进浙资260万元开发水阳镇散汗滩500亩水面,从事珍珠吊养,引进上海资金160万元在狸桥镇滚水坝开展河蟹养殖。外商带来了发展资金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了我区养殖理念的更新,为我区效益水产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优化水产发展软环境。
一是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埋头苦干,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谋发展上;按照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要求,把功夫用在服务上,用在谋事业发展上。二是优化服务手段,利用网络等先进手段及时为民服务。三是处理各类涉渔纠纷、案件,维护养殖者利益。全面贯彻首问负责制、跟踪服务制、办事公开制、跟踪服务制等各项制度,将政务及办事程序予以公开,干部的责任意识得到增强,办事效率得到提高。加强渔政管理,在河蟹成熟季节成立河蟹联防大队,日夜巡逻,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三是强化水产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畅通水产品销售渠道。四是为客商做好服务工作。对已引进的客商,热情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00五年十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