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火


2009年2月10日由东三环所见CCTV新址。

 

  从东三环经长安街奔二环,要在国贸桥左转,这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地。如果赶上红灯,前面的车也足够多,所乘的车

又是在外道,就正好遥对CCTV新楼。这时,我会即刻拿出相机,开机、调焦距、按快门,这些动作必须在几秒钟之内完成,

成功拍下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几。从2005年5月到现在,我一直坚持着,也就是从大楼尚未“合龙”一直拍到文化中心大火后的

“废墟”惨状。

 

  “每天上班路过这个建筑时我都感觉到很丢脸。”这是去年年底,《中国房地产报》的以《建筑奇迹“央视大楼”挑战民

众审美底线》为题的文章,在没做任何采访与核实的情况下,编造的我的奇谈。他们可能不知道,我一直是这个建筑高调的

拥护者,去年年初,在《新京报》“北京十大新地标”评选的颁奖会上,我原本是为第五名的后海酒吧街颁奖,却在强烈要

求下最终为获得第九名的CCTV新楼颁奖。

 

2007年10月31日,由国贸桥下拍建设中的CCTV新楼。

 

  “新台址的设计师、荷兰人雷姆•库哈斯是个建筑和理论狂人,他的著作(《癫狂的纽约》、《小、中、大和超大》、《大

跃进》等),以犀利文笔剖析当代城市/建筑演变的内在逻辑,正视传统城市逐渐被抛弃的现实,并试图寻找更有操作性和挑

战性的应对策略。他的2004年开工的中央台新台址,即是他的理论野心的空间演练,他要以他对拥塞空间的独到理解,

CBD创造具有统御性的视觉空间奇迹。伴随着一片争议之声,2007年主楼大悬臂合龙,2008年奥运之前外部竣工,新址倾斜

的主楼和巨大的悬臂楼体,就像帝国大厦之于曼哈顿,强力凝聚和重塑了区域的空间秩序。”

 

2008年3月16日,央视文化中心工地。

 

  这是我在即将出版的《北京跑酷:18个区域路上观察》的关键词中,对CCTV新楼的点评。这是一本从城市角度看建筑的

书,在与设计师们沟通时,我反复强调这个建筑群“一楼既出,万栋皆息”的强大的区域空间整合性。然而,在正月十五之

夜,这个楼群却遭受了灭顶之灾。

 

  面对长久吞噬着文化中心的烈焰,看客无语,警察无语,朋友们碰见,也多无语,人们只是拿着手机、相机和摄像机,默

默地记录着。

 

2009年2月9日,央视文化化中心火灾现场。

 

  正在大阪念书的儿子来信要看我在现场拍的照片,说“日本这关于这起事故到处都是新闻的头条,因为可算是又让他们逮

着一次不好的事,小国作风又尽显出来”。看过我在现场拍的照片,他感到“很震撼”,也“很难受”,“主要是觉得烧毁

的建筑总和自己有点关系似的。其实也确实,和这里的任何一个人比起来,我对于那里的感情绝对是无人能比的——家就在

那里,也拿着相机走过”。

 

  与人们对“鸟巢”一边倒的认同相反,这个建筑群从一开始就包含歧义,建设和设计方都隐忍着,期待着落成之日的舒

张。眼下,正是它的卓绝的项目管理者,在花好月圆的时辰,“无意”间将它送上了祭坛。

 

  2月10日开始,路经东三环的车流一过国贸桥就会减速,像是为这个刚刚被赋予悲剧性的建筑群施注目礼——这是一个多

事之秋,当伴随着新楼的曾经扭转、亮丽的文化中心换了一副废墟般肃穆的面孔,某种复杂莫名的象征寓意就凸现了出来。

只是时间还太近,或者寓意太深奥,一时还难以破解,人们还沉浸在静穆而长久的涅槃场景中。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