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文化”出版计划(12)


 

七十年代

北岛  李陀 主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7月出版

 

  编辑这本书与怀旧无关,我们是想借重这些文字来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

  我们想在这本书里,让昨天在文字中生动地复活,让昨天在阅读中展现,让今天的人直接和昨天对话。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并不是一个很显眼的年代……前有六十年代,后有八十年代……而七十年代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两团狂飙相继卷来时候的一小段间歇,一个沉重的喘息。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选择七十年代?

  那就是七十年代和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有特别的关系——这是这样一代人:他们是在七十年代长大的,虽然在年龄上多少有些差异,但是两个狂飙之间这个短暂的十年,正是这些人度过自己少年或者青年时代的十年……正是这一代人在走出七十年代之后,不但长大成人,而且成为二十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最有活力,最有能量,也是至今还引起很多争议,其走向和命运一直为人特别关注的知识群体。

                                                                                        ——李陀

 

目录

 

李 陀  序言

徐 冰  愚昧作为一种养料                    
北 岛  断章                                 
徐浩渊  诗样年华                             
陈丹青  幸亏年轻                             
          ——回想七十年代
朱 伟  下乡第一年                           
高默波  起程 
          —— 一个农村孩子关于七十年代的记忆
张郎郎  宁静的地平线
阿 城  听敌台
王安忆  魏庄
朱正琳  让思想冲破牢笼 
          ——我的七十年代三段论
鲍 昆  黎明前的跃动 
          ——我看到的七十年代
阿 坚  我在“四五事件”前后
李 零  七十年代:我心中的碎片
唐晓峰  难忘的1971
赵越胜  骊歌清酒忆旧时 
          ——记七十年代我的一个朋友
严 力  阳光与暴风雨的回忆
黄子平  七十年代日常语言学
蔡 翔  七十年代:末代回忆
范 迁  “黑画”风波
邓 刚  我曾经是山狼海贼
阎连科  我的那年代
许成钢  探讨、整肃与命运
陈建华  梦想与回忆
王小妮  七十年代记忆片断
唐晓渡  1976:初恋败絮
宝 嘉  鹪鹩巢于这一枝
翟永明  青春无奈
柏 桦  始于1979 
          ——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欢乐
李大兴  明暗交错的时光
韩少功  漫长的假期

 

 

认识建筑

[]马可·布萨利(Marco Bussagli)著  张晓春、李翔宁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5月出版

 

  《认识建筑》和《理解建筑》是以新异翔实的图像、简洁明晰的文字构成的姊妹书。《认识建筑》从建筑学的角度,《理解建筑》从文明和建筑史的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建筑这门空间艺术的特征与历史。

 什么是建筑学?这是《认识建筑》涉及的主要内容:人和空间,建筑物与类型,技术、材料和结构,样式。
 比如说,设计任何建筑都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气候、可以获得的材料,以及这些方面如何影响室内和室外的建造;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关于建造的技术,根据可获得的不同建造材料,发掘利用其不同特性的能力;此外,建筑物的风格还受到历史文脉及其所处时代的不同艺术和文化潮流的影响。
 所有这些方面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建筑学的语言,它和单体建筑的关系就像文学和单篇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目录

什么是建筑学?

人和空间
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从领地到城市
城市规划简史
为美建造
音乐和建筑
建筑和比例理论
建筑与拟人
建筑与工业设计
建筑与装饰
建筑与自然
花园

建筑物与类型
居住
宗教建筑
公共建筑
军事建筑
塔、摩天大楼和灯塔
公共建筑
生产设施
服务设施
交通设施
商业建筑
墓地

技术、材料和结构
用木头建造
用石头建造
用砖建造
钢筋混凝土和预制安装建筑
用铁、钢和玻璃建造
柱子和其他竖向元件
柱头
额枋及其他水平元件
拱券
拱顶和天花
穹窿
主立面
门、入口和门廊
窗和彩色玻璃
平面和城市平面图

样式
古代
建筑柱式
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
蛮族人的建筑
伊斯兰建筑
阿拉伯-诺曼式、摩尔式和莫扎拉布式建筑
罗曼建筑
哥特建筑
中国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从手法主义到巴洛克
从晚期巴洛克到洛可可
早期印度建筑
古代美洲大陆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
新哥特或哥特复兴建筑
折中主义
现代主义和新艺术运动
日本建筑
现代古典主义
先锋派建筑
现代运动
国际式风格
当代建筑

 

 

对话中国:杰罗姆·桑斯与32当代艺术家访谈

 

杰罗姆·桑斯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6月出版

 

  巴黎东京宫艺术中心(Palais de Tokyo)的创始人和前任馆长杰罗姆·桑斯(Jerome Sans)拥有二十多年中西方的策展经验,并在过去二十年间对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家进行访谈,尤其是他对非洲、中东和亚洲的艺术家的访谈,在西方艺术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2008年,桑斯先生来到北京,开始他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馆长工作。此前,他和在法国的几位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已经有了长达十几年的交往和友谊。作为献给中国艺术界和艺术爱好者的第一份礼物,杰罗姆·桑斯希望通过对三十几位中国当代艺术的访谈录,呈现他们的艺术创作经历,更延展他作为一位西方策展人的视野,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下发展进行最直接的沟通和对话,并激发出具有独创性的精彩观点。艺术和文化爱好者一定能从此书中获得裨益。

 

:

我应该说是“一个带着态度的人”——艾未未访谈

我希望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来从事艺术创作——方力钧访谈

我只不过是打破这种秩序井然的分离法——黄永砯访谈

我认为我创造的是一个空间——林明弘访谈

我的作品非常喜欢考虑与整个环境和社会的关系——林一林访谈

我永远要让自己保持在不稳定的状态——刘韡访谈

我觉得,绘画能够更加简单地述说今天——刘小东访谈

我们所看到的只能是消失——邱志杰访谈

我从事艺术好像仅是我人生众多责任中的一个——沈远访谈

我觉得我活了很多辈子——宋冬访谈

我就是用各种办法在雕塑里寻找可能性——隋建国访谈

我们尽量用很难描述的方式工作——孙原、彭禹访谈

我感兴趣的是对现成的所有的秩序表示怀疑——汪建伟访谈

我这个计划就是扮演中国媒体的替身——王度访谈

我努力想做到的是借助人民之手来表达我的想象——王广义访谈

我是不可预测的——王兴伟访谈

我的作品里更多的是一种警惕的态度——吴山专访谈

我对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兴趣——徐冰访谈

我觉得那些严肃的艺术家的作品其实没有我严肃——徐震访谈

我永远做一个纯粹的画家——严培明访谈 

我觉得通过艺术达不到批判的效果——颜磊访谈

我更多地关注的是年轻的集体——杨福东访谈

我的工作基本上都围绕着观念和社会的关系——杨诘苍访谈 

我还是把“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又提出来——杨少斌访谈 

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是最重要的——尹秀珍访谈

我想坚持画下去,看看最后那一刻那些东西是什么——岳敏君访谈

我只能用回忆的方式去画我想要的东西——曾梵志访谈 

我的理论是小脑要颠覆大脑——张洹访谈 

我一直想画出我理解的某一类人的形象——张晓刚访谈 

我就住在阳江——郑国谷访谈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周铁海访谈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