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月光色彩
刘湘如作品的文学美和语境美
上海学林出版社 坚平
当刘湘如的长篇小说《美人坡》问世时,读者的精神和眼光不禁为之振动和闪亮,这部在广阔时空背景上折射中国社会生活的小说,在道德、正义和邪恶、谬误并存的万象纷呈的历史镜面上,忠实而生动地映射出了20世纪后半期风云变幻云涌星驰的社会人生状态。不能不说他是大手笔。小说中动人以情的阐述,扑朔迷离的场面描写,勾心斗角的人物内心揭示,个性活脱的形象塑造,使之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一种由善良本性及爱美诗心贯注起来的文字,赋予了许多场景散文诗般的美丽,真诚地与读者分享着一个人为生存对世界所作的理想探索。作者对时代的把握和描摹场景的功夫,同那些鲜活的人物,呼之欲出的群像场面一起,极出色地绘画出一个个活脱脱的文学样本。现在,作家的另一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风尘误》即将在上海面市,与之相匹配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也将适时开拍,这无疑会吸引很多读者观众的眼球。我们不禁疑问,作为一个著作等身的老作家,为什么宝刀不老,会在散文,小说,戏剧,诗歌,评论等诸多方面都不断取得丰硕的成就?
我以为,这一切都得益于刘湘如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树一帜的文学语境。
众所周知,刘湘如是以写散文著称的作家,窃以为《美人坡》是他以散文语言写长篇小说的成功尝试。他曾经出版过的散文集《星月念》、《淮上风情》、《十步芳草》、《瀛溪小扎》、《刘湘如散文情志卷》《刘湘如散文系列卷》等等,都曾受到过读者广泛的欢迎和追捧,人们欣赏他那深刻得美伦美奂的散文语言,常常使得自己忘情。《星月念》、《鱼花塘小记》、《彗星》、《却鼠》、《被亵渎的善》、《境界》、《人生感悟录》、《老人和小巷》等等,都曾被很多读者剪贴下来传阅。他的散文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在国内国际都获得过众多大奖,很多作品被翻译介绍到国外,他的成就不可谓不大。读者对于他的散文是一种沉淀的熟悉,他不像有些作家被媒体炒作成炙手可热的人物,但我认为他绝非是一个普通的作家。他是在默默无声中让自己的一部部耐人寻味的作品悄然面世,让了解他的读者心灵受到一次次真正的文学熏陶和文学撼动。
刘湘如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语境美和思想美,正是这两者使他具备了很多人没有的风格。拿他过去写的大量散文来说,其实是一种个性化和别具风格的生活底蕴的流露。阅读刘湘如作品也就阅读了刘湘如。他是那样持重,温和,准确,细致;那样沉思警悟,睿智深遽;他又是那样地细心如尘,情发于衷,那样漫步行吟,不急不怠……那蕴蓄深厚的生活,温馨浪漫的文采,诗一般的语言氛围,画一般的渲染色彩,幽远纯净的意境,哲理性的提示和阐述,总是把读者带到生活真挚而丰富的内涵之中……
三十多年前,年轻的刘湘如从他步入文坛时开始,就以他那独特的文思风貌和语言风格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记得在80年代初,当那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作为优秀散文专辑特别推出的《星月念》出版时,新华书店里一时曾出现了洛阳纸贵供不应求的场面,许多青年文学爱好者和大、中学生到书店排队购书,这情景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读到《星月念》就如在广阔的原野上呼吸晨风,拾取美丽而不妖治的珍珠,生活本初的一切,被巧妙地折叠在优美的文辞里,洋洋洒洒地流出一条条形散神聚的河流。文笔优美,意境隽永,娓娓动人,像仙乐悠扬,若莺语嗝嗝。清新典雅的风格,给读者留下了久久难忘的印象……如果说他早期的作品注重艺术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一种美感,而在中年以后的作品中则是偏向探索现代社会的种种真实而带有典型意义的现象,用他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想去剖析人生和社会,我们从《美人坡》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
刘湘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出版过系列散文,《庐山心理笔记》将笔触探进现代人的心灵深处,有生活于幻觉里的女大学生;有害怕菩萨的男青年;有每天要骂人上百次看不惯周围一切的老人;有自认为能当“世纪伟人”的“狂妄症”患者……现代文明使我们的生活节奏骤变,生存的空间拍荡起滚滚红尘,文明产生同时也产生人心中的幽暗。湘如先生用作家敏感触角去发掘引发产生它的社会根源,将“黑色思维”展现在人们面前,给读者的警示和震撼不可低估。他另有《情志卷》问世,那深刻的人性思考,真朴的语言格调,使读者如同聆听一个高贤智者的倾述。《佛国的岸》、《悟》、《春望》等等,在意趣隐幽之中向读者揭示了一个个真朴的人生道理。这类散文中不时流露出一种超脱平静,顺乎大道自然的境界……他在《情志卷》的自序和跋里简语道出心声:“人各有志,人各有梦,志或能成,梦有谁觉……”“不是为了寻求和得到什么,而纯是一种心性的自然,感情的流淌……”,“堆一座自制的金字塔,不炫照别人就炫照自己的心灵……”许多优秀的文字构成精妙之作,把作家自己连同他的思想收藏于铅字的著作中。有时是抑场起伏、迭宕多姿、淡妆浓抹、疏密相间的漫画式笔触,寥寥几笔就能画出生灵活现的场景;有时他又不直接去写,如云中藏山,秀峰逶迤,让人从美感中通过自身的感觉去琢磨,让你在有意无意间悟出另一层真正的人生奥义。“想想我们中国人,本有许多值得自豪的智慧之光,可惜许多方面被偏见的积习遮蔽了……”(《彗星》);“生活铸造了轰轰烈烈,显赫高贵……也不铸造了无声无息,很少奢求很少失望很少色彩平淡无奇毫无保留地献出一切的芸芸众生么……”(《苇念》);“人们把感叹留给昨天,人们把梦想留给明天……”(《夜的眼》);“世间之事,有时蝉翼为重,有时千钧为轻……营营苟苟为争身内一食,剑影刀光为争身外一物……我们所有的人不过是生活于一种过程中……”(《鱼花塘小记》“人的一生都在挣脱积习,挣脱困厄,再加上透惑,这都是人生的叠嶂险关……”(《天命悟》)“世界上充满了聪明能干的人,有轻而易举潜越人前的;有规规矩矩追随人后的……有以他全部的纯情,唤起人最初的真诚……”(《星月念》自序)。这类揭世警拨的语言在他的文章中随处可拾,以不容置疑的尊严,配以秀灵和浪漫,组织在作品和谐的乐章里……
刘湘如用自己对文学和人生的体验,用独特的行文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文学与人生的双重窗口。当社会上一些伪文学以轻薄浮浅之风招摇过市时,作家不哂不谩不趋不躁,仍然默默无声地写那些属于他自己的真实的美文和力作,就如同一位安身立命饱经风霜的长者一般,他默默无声地从事自己辛勤而自信的耕作和收获,让一部又一部令人刮目相视的作品自豪面世,从不沽名钓誉,从不哗众取宠,更不包装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真实地做人,真实地做文。有位评论家曾说,读刘湘如的作品心灵就像在月光里陶醉一样,那样纯洁、深远,美丽得不容亵渎。
庄子文中称有一种高境界的文化人,叫至人,刘湘如作为一个当代作家,虽然不能称做古代人说的“至人”,但他的为人和为文,却是值得十分珍视的一种高境界,那里有高尚的艺术品味,有紧系的民族文化之缨,有久经考验的文学之魂。刘湘如用这种高境界陶治和不断造化自己,修身修心,人文同品,这些才是最为可贵的。我愿像月光一样的刘湘如在未来的创作中写出更多深远而纯粹的佳作来。
原稿写于2005年8月3日
2009年1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