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的开端:口碑营销及市场对话


(一) Word of Mouth-口碑营销,是自Web2.0开始的外来词。Web2.0是“人”的媒体、“人”的网络,其价值远大于“内容”的价值、“眼球”的价值。——如信息的价值、知识的价值、创造的价值、人才的价值、社会资本的价值等。社会化网络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新思想带来的新的社会结构,我们这个时代以及未来数十年唯一的社会结构

背后的原因是:大众追求更平等、更自由状态的社会心理。整个Web2.0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基础都是如此。(顺便说一句:Web3.0指的是电脑人工智能的语义识别,语义识别研究已经30多年了,全球范围的技术专家估计还要用3~5年的时间,才能使Web3.0技术达到可商业化的程度;国内某门户网站号称自己是3.0,纯属胡扯。)

20世纪的商业成功,是智力资本(Intellect Capital)及知识资本(Knowledge Asset)的成功,所以企业更崇尚技术;21世纪的商业成功,一定是文化资本(Culture Capital)的成功,所以企业要关注思想。查尔斯-汉迪说:“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一定是那些能够创造概念、创造知识的企业”。(不是用“概念”来忽悠! 谁都不比谁笨!"忽悠”一个自己胡扯的概念,是中国现在多数企业的营销策略和认识水平)。比如:IBM公司现在的定位是全方面的咨询服务和商业价值的传播,正在构建文化层面的竞争力。 IBM公司甚至特别成立了一个机构:商业价值研究院,探讨文化资本对于商业的价值。

     

图1-商业范式的演变:

农业时代
-->工业时代-质量和技术工人-->信息时代-智力资本-->观念时代-文化资本
(资源来源:Richard Barrett, 《建设价值驱动型企业》的作者)


但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企业如果不先将产品或服务、品牌做好,先将企业的技术资本和智力资本构建好,就大谈什么文化资本、文化营销,那纯属空中楼阁。 ----不深入理解和实践“具体”,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实践“抽象”。中国大多数企业连“信息时代”的门都还没有迈入,更别说“观念时代”了。

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互联网的是一种社会“民主化”之后的必然形态。“民主化”是一种趋势和力量,先从政治制度开始,再转向商业领域。比如:虚拟组织的出现;比如,市场就是对话。也就是说:“过去的两百年,都是大众对精英战争的胜利”。(另一方面,请切记:如果你满足于只做“大众”,你将永远是社会的边缘人。看起来很矛盾是吗?因为这说的是另一件事。)前者是政治话语权从政府转向大众,后者是商业话语权从企业转向消费者。 
 

(二) 回到“口碑营销”,这是企业和服务商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一个趋势;与此类似的另一句话是,“市场就是对话”。

 

消费者今天要什么?
Freedom 自由
Customization 定制化
Scrutiny 监督
Integrity 整合性
Collaboration 协作
Entertainment 娱乐
Speed 速度
Innovation 创新
 
传统媒体参与价值
2/10
2/10
3/10
2/10
1/10
8/10
5/10
2/10
2.0 媒体参与价值
9/10
8/10
9/10
9/10
10/10
8/10
8/10
9/10
 
图2:媒体参与价值调查 此数据为传统媒体(纸媒及1.0网媒)与2.0网络媒体的参与价值比较;传统媒体除了在“娱乐性”上与2.0媒体类似,其它方面都远低于2.0媒体。

 

 

 

 

 

 

 

 

 

同样地,大量调查表明,上网的人群(上网人数马上将等于全体社会人群)将更加信任网络上的、来自朋友们之间的口碑营销,而不是来自于电视或报纸的广告。消费者对于传统电视和报纸广告的信任度,正在急速的下降中...

图3-购买决策影响力来源 口碑营销和在线营销分列第1、第2位  

图4-广告影响力程度 消费者推荐列第1位的78%

(三)为什么需要口碑营销,美国野火(WILDFIRE)调查公司给出了36条理由,如下:(稍后简译)

 因为他们...

#1 - Passionate about the topic
#2 - Logo Lovers
#3 – Knowledge Seekers
#4 - Social Brokers
#5 – Altruism
#6 – Involved/Committed
#7 – Feedback Seekers
#8 – Ego-driven
#9 – Reciprocity Dealers
#10 – Self-Expression
 

因为你所提供的...

#11 – Social Currency
#12 – Brand Experience(s)
#13 – Fame
#14 – VIP Treatment/Customization
#15 – Scarcity
#16 – Influence
#17 – Intimacy
#18 – Visibility
#19 – Tight Boundaries
#20 – Rallying Cause
#21 – Rewards
#22 – Expertise
#23 – Bite-Sized Participation
#24 – Network Effects
#25 – Memes
 

因为你是...

#26 - Innovative
#27 –Remarkable/ Outrageous
#28 – The Best at What You Do
#29 – Authentic
#30 – Liberating/ Problem Solving
#31 - Edgy
#32 – Trustworthy
#33 – Likable
#34 – Easy to Talk About
#35 – Ritualistic
#36 - Sensory
 

 

参阅:《什么是个人品牌?》,林永青      《请说人话》,胡泳
 

未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