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与仇和


    廖新波和仇和
     这是一篇资深网友写的文章,在写的时候就告诉我,你是一个很有文章的人,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写一写,你同意吗?我说,我从来不介意人怎么看我,当然也就不计较别人如何写我,也有记者将写好的文章给我修改,我说,我不会修改的,我尊重作者的写作权力和观点,如果都要“标准化”,这篇文章还有读的价值吗?所以,这篇文章我没有修改就放在我这里给大家阅读,说实话我也没有认真去读,也没有去研究仇和同志,如果有谬误的,敬请大家原谅,不必当真。 
    廖新波和仇和可以算中国官场上比较有争议的两个人物。廖新波在网上开博客,屡屡打破官场潜规则,直接抨击自己顶头上司卫生部寄与厚望的医改方案。仇和则多做少说甚至不说,在江苏宿迁市当市委书记时主持实施的多项政策饱受争议,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曝光。 
    都说百姓心中有杆秤,前段时间凤凰卫视正在播出“血色黄昏”,讲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咱不妨以史为镜,大胆猜测廖新波和仇和这两位官员的历史结局。正确与否,留给后人评说。
    为写此文,又专门到凤凰网上查询相关的文字报道。呵呵,文字叙述的内容和电视节目播出的内容,很多地方完全是两回事,有的事实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两种说法。好在最近晚上在家不上网,几乎每集必看,对电视节目中的内容,还能记忆犹新,对其中的重大情节,还能重复大概,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些小的出入。
    李鸿章靠淮军起家。当曾国藩的湘军对太平天国形成合围之势,天京(南京)指日可破时,太平天国派出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进攻上海。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回到家乡,招募到上万名安徽子弟,由上海富商出钱租用外国火轮运进上海,充当阻击太平天国的雇佣军。
    李鸿章用洋枪洋炮武装这些土得掉渣的乡巴佬,请西方教官完全按西方的战略战术训练他的安徽子弟,在英国人戈登的常胜军帮助下,李鸿章的淮军屡战屡胜。李鸿章本人被大清朝廷授为江苏巡抚,淮军很快打到苏州城下。
    守城的八万多太平天国将士也是安徽人,在李鸿章向他们封官许愿后,他们决定向李鸿章投降。为避免节外生枝,双方请英国人戈登作证人,签字划押。交城时,太平军开始只让出半城,逼李鸿章提前兑现承诺。李鸿章略施小计,将他的这些安徽老乡诛杀殆尽。气得证人戈登七窍生烟,提着手枪四处找李鸿章算帐,上海、香港和伦敦的报纸也连篇累牍指责。此事最后由满清朝廷出面引经据典,认为这些投降的太平天国乃“不忠不孝”之人,杀之有理,才算给李鸿章正名。
    戈登不理解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自然也无法理解兔死为烹乃中国古训。戈登的常胜军主力和装备,最终被李鸿章编进淮军,戈登本人也在获得中国皇帝的巨额奖赏后离开中国。临行前,戈登把他对中国的认识列成二十条赠言送给李鸿章,这二十条赠言几乎成为李鸿章后半生洋务运动遵循的行为准则。
    凭着赫赫战功,李鸿章升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由李鸿章向朝廷推荐的英国人郝德担任中国海关关长后,带领几百个外国人,在“满百抽五”的低关税下,为满清政府带来近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此时的满清政府财政富足,国库充盈。李鸿章办工厂开矿山买枪买炮,有充裕的国家经费作后盾,当然也让满清政府有能力支付后来的巨额战争赔款。
    在满清的整个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奉行“师夷之长”,主张全面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把西方的制度和管理拒之于千里之外。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如鱼得水,在很多高难度的事务处理中左右逢源,把中国人的园滑狡诈发挥到极致,创造出很多的“世界奇迹”。
    李鸿章知道铁路在国民经济和战争中的重要性,他也知道无法说服慈禧太后的满清王朝,更担心火车会震动大清王朝的龙脉。于是李鸿章在中国唐山修建的铁路,在全世界第一次没有使用火车头,而是用马作动力牵引列车。“火车要人推,牛B靠人吹”是否起源于李鸿章修建的唐山铁路,估计八九不离十。
    李鸿章处理的天津教案,更让他的老师曾国藩相形见绌。电视上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到天津处理杀死二十个外国人的天津教案时,首先了解事件原因,发现完全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一种误会,但李鸿章既不敢得罪外国人,也不敢得罪天津的地方官,而是采用欺骗分化的办法,成功化解危机。
    事件的起因非常简单。外国人在天津开办育婴堂收养弃婴,为鼓励大家把弃婴送到育婴堂,会给送小孩到育婴堂的人一点费用。没想到有人良心泯灭,竟然去偷抢拐骗婴儿,被抓到后又把责任全部推给育婴堂。育婴堂有小孩死亡后,会雇人掩埋,掩埋时又有人不负责任,认为外国人好骗,浅浅挖坑掩埋的婴儿经常被野狗刨出。
    官府的信息封锁,让育婴堂拐婴害婴的谣言满天飞,直接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杀死二十个外国人。李鸿章知道真相后,先给俄国公使好处,让俄国人不再追究。再从监狱中找出十六人马上要问斩的犯人,给家人好处后,让他们替余下的十六个外国人偿命。
    李鸿章知道外国的技术先进,他曾经大力支持广东人容闳提出的幼童留美,促成清政府第一次向美国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当这批幼童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并没有进入李鸿章希望的西点军校学习军事,而是进入耶鲁哈佛这些大学学习法律政治和民用技术时,李鸿章又力主清政府让这批留学生提前回国。
    李鸿章的得意之作,是由他一手缔造的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建立之初,和日本人一样,战舰全部从英法购买,并且由英国人担任顾问。和日本人不同,北洋水师在迅速掌握好外国人的技术后,抛开英国顾问,完全由中国人驾驭自己的海军战舰。
    北洋水师的待遇,全世界最高,甚至高过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北洋水师的几次军事演习,得到视察的清朝官员和外国同行的高度评价。只有知道内情的严复说北洋水师“一迷信二讲关系三趋炎附势”。
    1886年,“定远”、“镇远”等4艘军舰奉李鸿章之命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前往日本长崎进行大修,日本海军大将亲自上舰,码头上挤满看热闹的人群。凤凰台找到当时的日本《东京朝日新闻》,里面说北洋水师的军舰上到处放着关公像,到处是香灰和吃剩的食物,垃圾满地,气味难闻,更不可想象炮管上还晾晒着士兵的裤子。“定远”先放假,水兵到日本妓院嫖娼,发生冲突后打伤一名日本当地警察。几天后“镇远”放假,水兵上岸后又发生冲突,多名中国水兵死亡。
    李鸿章认为“武人好色,乃其天性”,对水兵的违纪行为表现出一种宽容。事件发生后又从香港请来著名律师,按国际法打赢官司,让日本人丢尽脸面。从此也和日本人结下仇恨,日本人连小孩的游戏都把“定远”、“镇远”当成发泄的目标。
    甲午中日海战,结束了李鸿章的海军梦。日本倾全国之力,在中国南洋水师没有参战的情况下,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李鸿章不得不赴日本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同时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
    李鸿章的僵梦,才刚刚开始。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禧打算废除光绪皇帝另立新君,不料各国公使出于自身利益大多数反对。慈禧大怒,此时正好端郡王向她推荐义和团,说义和团到枪不入,不畏洋枪洋炮。于是慈禧给钱给物,急招义和团进京。义和团也投其所好,将“反清灭洋”改成“扶清灭洋”。

    得到圣旨的义和团趾高气扬,到处杀人放火。他们在崇文门大街上杀死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和日本外交书记官;他们把北京前门一带烧成灰烬;他们想冲进紫禁城去捉拿光绪这个“头号卖国贼”。当八国联军准备进行军事干预时,老糊涂的慈禧竟然正式下诏与世界各国宣战,把中国同世界完全对立。连一个日本都打不过的满清王朝,会跟随慈禧一起发疯,足见李鸿章洋务运动之艰辛。
 
    好在李鸿章此时不在京城,他才没有成为义和团的刀下冤魂。身为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此时正在和革命党人孙中山密谋两广独立,由李鸿章任总统孙中山任总理。万事俱备,李鸿章亲自到虎门迎接孙中山。可惜当船快要靠岸时,有人向孙中山先生提起李鸿章的“苏州杀降”事件,怀疑李鸿章的诚意。一个可能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机会从此擦肩而过,李鸿章不得不重上京城,收拾慈禧逃出京城留下的残局,为一个个卖国条约签字背黑锅。直到临终前几个小时,还有俄国公使站在身边,逼他在卖国条约上签字。
 
    循着李鸿章洋务运动的轨迹,我们来揣摸廖新波和仇和可能的历史结局。 
    如果能载入历史,廖新波的历史形象一定是正面的。第一他敢于“犯上”,这是国人最崇拜的“好”人。中国历史上只要敢于犯上的人物,无论他是否有理,也不论他对社会进步有没有好处,全是历史书上向大众推荐的好人。第二他勤奋,每天坚持一博,这点尤为可贵。诸葛亮事事亲历亲为,帮助刘备治理的蜀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但是百姓认可他。第三廖新波永远站在“人民”一边,永远正确。医改他可以PK卫生部长高强,说高强的医改时间表根本不可能实现,他赢了。广东省深圳韶关和湛江三市医改试点,作为主管医政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他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在博文中说一点不知情。这次他十拿九稳又会赢,因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无论医疗如何改,绝对不可能做到让大多数人满意,医疗改革的实施者只能当冤大头。
   戈登在给李鸿章的赠言第九条中说:“中国有不能战而好为主战之议者,皆当斩首”。对廖新波开博的作用,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给沉闷的官场注入一丝活力,为国人在自由和民主方面树立一个典范。
 
    仇和大概深知“中国人民耐劳易使,果能教练,当可转弱为强。”他的做事原则是“用不民主的方式推行民主”。仇和在江苏宿迁的改革媒体已经充分报道,一个被中央电视台多次曝光的地方官员,一个创建的改革经验如干部任前公示由中央向全国推广的地方官员,背后一定有高人。 
   仇和到昆明当市委书记一年,记者关注的焦点在诸如“长痛不如短痛”的交通建设,以及公布单位领导电话号码这些亲民措施上。我却认为最大的亮点在仇和正在全力打造的昆明政府信息平台,按仇和的设想,他会把所有的政府决策和财政收支放到这个平台上,这才是中国希望。
   中国的官场弊端,源于政府动作不透明,导致腐败众生,浪费惊人。广东省曾几次尝试让人大代表详细审查政府的财政报表,结果几次给人大代表捅到媒体,弄得不欢而散。而这次仇和希望通过网上办公的方式公开政府决策过程和财政收支情况,一定会减少拍脑袋决策产生的浪费以及政府工程中的回扣,让广东省的人大代表审查方式相形见绌。
 
    如果能载入历史,仇和的历史形象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他的作法能一直得到背后的高人肯定,仇和可以一路绿灯,功绩可以比拟改革开放之初的几位风云人物。如果出现意外,当仇和的改革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时,他们会竭尽全力四处告状,仇和可能成为平息某些意外事端的替罪羊。 
   呵呵,我也是“不能战而好为主战之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