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仕途“希望之星”是如何极速陨落的?


    她22岁入党,31岁即出任区民政局副局长,38岁被选派至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参加南京市领导干部首期出国培训班,曾一度被誉为仕途上的“希望之星”。她是南京市栖霞区原区长助理、迈皋桥街道原工委书记潘玉梅,从第一次接受他人贿赂1万元开始,逐渐演变成收受数百万元的巨额贿款也麻木不仁。至案发前,她的囊中已经收入792多万元人民币、50万美元的巨款,她也因此成为南京市处级干部受贿犯罪单笔现金数额最大的贪官。(2009年2月26日人民网转自《扬子晚报》) 

    昨天,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潘玉梅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依法判处潘玉梅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也许自知罪孽深重,她在悔过书中写道:“如果我还有生的出路,一定现身说法,贪的下场就是今字底下关着个人,将会一辈子赎罪,有的错是错不起的。”一个年富力强、正步入仕途发展黄金期的女干部,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而且是那样的极速,那样的令人惋惜,那样的令人痛心,那样的发人深思。 

    和所有的贪官一样,在被绳之以法的时候,总是忏悔得那样的深刻,认识的那样清醒,但是也同样是悔之晚矣,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早知贪的下场就是今字底下关着个人,又何必去贪。一个受党培养多年、经过自己奋斗多载的年轻女干部,用自己的双手将自己套上了死亡的枷锁,怨不得别人,只能怨自己对自己要求太松、对党性修炼太浅。 

    在反腐败领域,向来就有“拔出萝卜带出泥”一说。潘玉梅的落马,也是早在2007年元月,南京市纪委在查处邮政系统一起腐败案件时,被审查人员高某口中冒了句:“我还给潘玉梅书记送过几十万美元。”就是这似乎是无意中露出的一句话,牵出了令办案人员都不敢相信的特大女贪官。当然,贪官被发现也许是一种偶然,但是贪官葬送自己的人生,则是其长期背叛党的宗旨、背离党性原则的必然结果。 

    心理失衡是导火索。大千世界,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个人要想沿着正确的轨道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必须始终保持一颗平静、平和、平常的心,否则很容易脱轨、失范、堕落。曾是不留情面的女强人的潘玉梅,同样也遇到了工作中的各种失意、委屈、矛盾,这令她异常困惑。她渐渐把社会上负面的东西放大,把灰暗面当主流,对权力有了追逐和运用的欲望。正如她在悔过书中所写到的:“如果说早期的我对权力的占有还是想干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后来当权力运用得十分自如时,没有正确对待,心理失衡,于是就开始偏离了航线,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拿人手短是引爆器。潘玉梅的落马和高某密不可分。高某是潘玉梅分管的迈皋桥街道一村支部书记。起初,潘玉梅对高某工作中的不当之处尚能大会点名、小会批评,高某对这位顶头上司也心生敬畏。2000年春节前,高某借机拜年到潘玉梅家送了2瓶酒和1万元钱,当时潘不在家。因适逢春节,这笔钱潘玉梅没有退。此后她对高某便不好开口批评了,高某对潘更加留意。2001年9月,潘玉梅被选派参加首期境外培训班。临行前,高某到潘玉梅办公室递了个信封:“你到国外可以派用场。”潘玉梅心想20人的团队可能要用钱,自己帮高某也协调了一些事,便心安理得地收下了这1万美元。2002年,潘玉梅被提拔为迈皋桥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成了一把手,高某更把潘玉梅视作“绩优股”,找机会接近。 

    权钱交易是催化剂。官员有了权力,就容易成为别有用心之人拉拢、腐蚀、攻击的对象。而权力一旦和金钱发生了关系,便会使掌握权力的“主人”丧失判断能力,丧失党性原则,一步步走向深渊。潘玉梅的敛财手段其实也很简单,一是直接收受贿赂,二是注册公司卖地寻租。因为收受了高某的贿赂后,潘玉梅便利用自己的权力处处为高某注册的不规范公司打掩护,使其顺利渡过难关。其后, 高某投桃报李,公司越做越大,出手也愈加阔绰。她执迷不悟地认为“权力所达不到的荣耀,金钱和财富则一定能够达到”。就这样,潘玉梅从受贿演变成了公然索贿,将权钱交易玩到了极致,也使自己越走越远,越险越深。 

    群体腐败是磁力场。在这个世界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孤立的。当然,人有人友,狗有狗伴。在腐败的漩涡中,贪官们往往也能找到和自己臭味相投的朋友,亦步一趋,一起腐败着、堕落着。潘玉梅的人生追求发生偏离后,她和官场上几个朋友联手,与不法商人结成同盟,借壳换地,借地圈钱,逐渐形成以权牟利为手段、以权力商品化为特征、以权力积累资本为目的的“腐败圈”。在这样的“腐败搭档”、“腐败圈”中,大家互相勾结、互相利用、互相得利,也使得贪官的胆子更大、贪心更猛。滚滚而来的金钱不费吹灰之力,令潘玉梅等胆子越来越大,不时动用以权捞钱的魔杖。她在忏悔书中写到:“当权力真正成为打开生财之道的万能钥匙,什么党性、宗旨都抛在脑后,有的只有得意和疯狂。”从表面看,潘玉梅案件涉及的人和事似乎是单独、孤立的。实则在这张围绕集体土地寻租织就的关系网中,多个违纪违法链条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牵涉多个贪污、贿赂、经商办企业等违纪违法问题,形成规模较大的群体腐败案件。 

    组织失控是离心力。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宇宙中的行星总是沿着一定的轨道运行,但这是向心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果,一旦离心力大于向心力,便会脱轨。在人生的轨道上,人人都可能有脱轨的想法、念头。作为个体,必须在社会大家庭和组织上的管理下生活、生存、发展。在党内,尽管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组织监督的形式很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监督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特别是当一些干部有了一定的权力后,组织上的监督管理更是无能为力。因为在法制环境还不是很完善、法制意识还不是很普及的情况下,权力往往会凌驾于法律之上,游离于管理之外,使得很多干部与党和人民离心离德,在偏离的轨道上一步步走上不归路、落向失控区。 

    当然,潘玉梅的认罪伏法,也和很多贪官一样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当组织上调查她的工作时,一开始她总是避而不谈问题。但是,在组织上的耐心关心、苦口婆心下,审查进行到第13天,潘玉梅终于从畏罪封闭的心态中走出,积极配合组织开展调查。3月10日下午四时,她悉数交代了自己收受高某巨额贿赂的经过,并写信请家人配合组织交出赃款。当晚9时许,南京市纪委领导周密部署,办案人员将潘玉梅摆放在父母家中的现金53万美金、170万元人民币全部取回。这些赃款净重高达26公斤多,银行工作人员用点钞机足足花费了一个半小时才清点完毕。潘玉梅苦心“收藏”的赃款一张手“飞”了、苦心“打拼”的仕途一扎眼“没”了。潘玉梅这颗“希望之星”极速陨落的案例,再次告诫我们“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心莫贪,贪心必起祸”。同时也警醒我们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



相关新闻: 

    女贪官家中现26公斤现金 曾为仕途希望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