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人美,美在她的长颈削肩,美在她的雪肤秀眸,美在她的细腰紧臀……然而最让人怜爱的,是重庆女人的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脾气,刚烈如侠却又柔情似水。
重庆景色美,不在那小桥流水、楼台亭阁,不在那人工堆砌的园林赘石,而是那些危乎高哉、峻拔入云的奇山巨峰和奔流万里不复还的大江大河,这是一种气势、一种征服、一种震撼心灵的大美!
重庆吃的美,与天下美食更是大大拉开了距离,在包容天下美食之方略,汇融各派名厨大师精湛技艺之外,又将大红大绿大青大紫大油大辣大麻大汤大气大手笔大作派尽情泼撒发挥,创造出今日重庆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的吃文化,实在是饮食文化史上前无古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际上,所谓“三美”,互动而不可分离。没有重庆的高山大川,没有重庆独特的地理地域地态环境,就养育不出这么一群既承继了中华民族优良基因,又具有巴蜀情韵的多彩女子,也生产不出那么让人齿颊留香,精神亢奋的食物。美女、美食、美景是历史与自然千百年交融磨砺而成,并且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口碑。
改革开放,经济提速,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的惊人变化,更给“三美”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理念、内涵、外形还是层次级别、美学取向,今日之美女、美食、美景已与往昔大大不同。然而,爱美佳话,千古流传,爱美之心,与时俱增。只是我们早已超越“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时代,我们不但爱美人,还必须爱社会,爱国家,爱重庆,爱养育我们的山山水水,这就让我们多了些责任,更多了一份“大爱”之心。
“三美”是重庆的名片,我们为她而骄傲,让我们引吭高歌吧,歌唱多彩的生活,张扬所有的美丽。
附:
宋人余玠有诗云:龙门东去水和天,待渡行人暂息肩。自是晚来归兴急,江头争上夕阳船。
一首七绝二十八字,巴渝十二景的“黄葛晚渡”,在古人笔下艳绝天地。看那江水自天而来,朝天而去,一根银链横亘了整个画面,水中央一叶扁舟划碎夕阳余晖,水这边的归人
远眺对岸缭缭炊烟,炊烟下还倚着在水那边等待的人儿。
有景,有食,更有人。
黄葛渡位于长江南滨之畔,千百年来人们驻足于此,看那一池江水从远古流向未来,在诗人眼中,那幅水舞烟和的美丽画面,永远红颜不老。不仅仅是美丽,这世间的美好千千万,但重庆的码头,重庆的火锅,重庆的美人,却最是叫人难以忘记。
重庆有着3000年悠久的巴渝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但现在的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这些经典的文化标志却模糊起来,至今仍有不少外省人认为重庆是为四川所辖,不知道重庆还有自己独到的历史和文化。毕竟,这只是一个不到十年历史的新兴直辖市,要引来世人瞩目,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闪亮品牌。
前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过,重庆其实不缺人文,既有大足石刻这样鬼斧神工的人文景观,也有巴蔓子这样的历史名人,还有红岩、三峡移民这样令人感动的时代精神,重庆只是缺乏对自身优点的总结和宣传,这需要提炼和发扬,使之成为我们城市的象征。古人的多情淌过泛黄的书页,江面上早已不见夕照下的渡船,但其中体现出的那种豪迈粗犷中透着细腻忍韧的巴渝文化,却至今为人传颂。重庆的未来,是需要从古至今的积淀的,剥离开岁月的重重迷雾,那些仍为人们所清晰记忆并一代代传承的物事,就是重庆的人文。
我们选择从美景、美食、美女这“三美”来展示重庆的人文,因为这“三美”是生活之美,是生命之美,更是发展之美。美景是一座城市于人最直观的印象,三峡的壮美,磁器口老街的庸懒,钓鱼台古战场的静默,这其中沉淀的历史因素,又是其他任何物事无法比拟的;美食是人们爱上一座城市最直接的理由,重庆的火锅享誉世界,渝菜麻辣天下,其独特美味更孕育着开山拉纤的古代巴人乐观豁达的性格。老祖宗尚能如此善待生活,我们又何须在艰险面前低头。美女则是这座城市向外界开放的一道窗口,她们的美代表了重庆的外在形象,她们刚烈、火辣的性格更是宣扬着重庆人的坚韧不屈与热情好客,这世间没有一处的女子能像重庆的美女一样,将外貌与性情的契合,诠释得如此独特,如同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重庆,只此一处,别无他求。
重庆是3100万重庆人的城,每一个重庆人,都组成并代表着重庆的人文。游览美景,品味美食,欣赏美女,我们在自己的城市中细腻地生活,并以自豪的姿态朝着世界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