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铺养三代”到“三代养一铺”(2月4日)


当你试图做出一个决策的时候,总是会有人给你提供截然相反的建议,一些人劝你谨慎一些,别着急做决定,另一些人则在怂恿你尽快套钱——“过了这村没这店”。

市场永远可以从乐观与悲观两个方面看的。

悲观的投资者会认为价格将不断地上涨而把自己的资产转变成为资金,并重新寻找投资领域进行投资。比如当股市与基金市场都已经接近到最底谷的时候,应该是投资的好机会;乐观的投资者将会通过二手房进行投资,而那些购买了二手房的人则会期待着房价的进一步上涨,他们期望所有人都买不起房子,从而都租他们的房子。

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似乎就是为那些乐观的人服务的,那么就牵涉到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更多的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方面,很多人都感觉似乎可以从商铺的代理入手,商铺的投资者总是会有资金、有法律、有舆论传播上的服务。所以那些站在旁边“吆喝”的人都在从乐观的角度去论证投资回报的可观。所谓“一铺养三代”,其价值自然不可低估。

 

那么换一个角度呢?你有了钱就具有经营商铺的心态与能力吗?有了心态与能力就能够保证你的商铺永远赚钱,能够在支付按揭和软硬成本之外依然能够养家糊口吗?你怎么能够与市场争短长与讲道理呢?

当经济光景不好,前景看淡的时候,还要承担高昂的商铺自身的价格以及银行所收取的高昂的利息支出。自然还有你在信心满满的时候花在那上面的精致装修的费用,不过就是半年的时间,市场的差距居然如此明显,被商铺深度套劳的投资客,如果想解套自然要蒙受损失了,不想割肉的话就要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压力。无奈之下,出租给别人吧,但你又如何确保没有赚钱能力的人即使赔钱都要继续租下去呢?假如人家经营得很有起色,也很赚钱,他又怎么会安心于持续租用你的商铺呢?

在这个时候,除非你把原本稳定的工作辞掉,专心打理自己的商铺里的生意,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小小的商铺身上。

难道不是“三代养一铺”吗?

——这是谁之过?

为了避免从“一铺养三代”沦落到“三代养一铺”的悲惨境地,还是理性一些,别听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瞎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