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斗”变身“双圈战”:珠三角一体化难上难 评论 26 views 价值中国 财经 政经 “双城斗”变身“双圈战”:珠三角一体化难上难 “双城斗”变身“双圈战”:珠三角一体化难上难 ●刘国宏 长期以来,在珠三角经济区域中,深圳与广州的“双城斗”一直为经济学界惊叹。随着东莞的崛起,这一区域曾出现“三城争功”的格局。但东莞毕竟是靠大量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群聚的“海市蜃楼”,无法与广州、深圳抗衡。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产业结构先天失衡的东莞首当其冲地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于是,“三城争功”模式土崩瓦解,区域抱团以期形成合力,这也成就了「广佛经济圈」与「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经济圈」,珠三角从“双城斗”演化到了“双圈战”的时代。由于珠三角内「广佛经济圈」与「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经济圈」的经济实力不相伯仲,甚至后者目前的经济实力还稍强,加上毗邻香港的优势,因此「谁是珠三角核心及龙头」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由于各方利益的不统一,在政策倾斜、资源争夺方面,一直难以调和。和谐共赢更是地方行政首长和经济学家们的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在深圳打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 定位之后,广州迅速退出了“金融兴市”战略,提出了将深圳证券交易所迁入广州的计划(此计划看起来荒诞,但广州一直在执着地努力,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代表们在执着地提议案。)。如此看来,深圳唯一的优势---深交所所在地,也面临被广州取而代之的危险。于是,深圳一直积极在努力争取“直辖”,意图将将惠州、东莞划入深圳,而成立“深圳直辖市”,并以此脱离“广东省深圳市”的枷锁,从根本上取得抗衡广州的优势。 国务院在2009年1月上旬公布了“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核心要点是将珠三角经济发展成“一体化”。 据《广州日报》报道,在近日专题研讨班一个小组会议上,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市长张广宁发言时都强调,要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全力推动珠三角一体化。而出席会议的汪洋听到此处插话说: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广州是关键。广州一定要有大哥意识,大哥风范、大哥气派,这不是在“抬举” 广州,而是对广州的要求。 如果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缓慢,广州难以集聚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就难以真正成为珠三角的核心。汪洋话锋一转,意有所指地说,“大多数人都认为广佛同城好、珠三角一体化好,但由于在一体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很多具体利益冲突和矛盾争议,有些地方、有些干部因怕吃亏和挨骂,就宁可干不成,也要维护本地眼前利益,结果贻误发展。”汪洋要求各级官员要有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并建议借鉴欧盟的协调机制,“欧盟各国之间的利益涉及货币等复杂因素,尚能协调好,作为一个省的若干个市,不可能协调不好!” 国家的规划无疑是好的, 然而,珠三角如此的利益冲突局面,「一体化」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珠三角如此,其实,全国何尝不是如此。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央集权的统一经济体,实行的是“全国一盘棋”,但32个省、治治区、直辖市却是“貌和神离”,在区域、地域利益冲突格局长期存在的情况下,中国国内实际上就是30多个相互割裂、利益冲突不断甚至相互拆台、恶性竞争的省级经济体,这对中国未来的产业整合、经济发展无疑是一大考验,也是一大隐患。 珠三角的整合与“一体化”,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华南经济新格局、新动力形成的基础,更是全国经济区域格局整合、减少内耗、提升效益的开始。珠三角曾敢为天下先,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做了极好的表率,如今,珠三角打破“土围子”的时候到了,区域整合能否成效?“一体化”能否成型?这是考验各级政府智慧的时候,更是考验地方官老爷们政治觉悟的时候! 珠三角,能否再奏时代主旋律?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