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的奥运营销不算很成功


 

联想集团的奥运营销不算很成功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9年2月6日)
 
据报道,联想集团2008年四季度亏损近9700万美元,而且,在2008年三季度就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了;为了改变联想集团巨亏的局面,公司创始人柳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
令本人不解的是:作为国际奥委会在2005-2008年间的合作伙伴、作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计算技术设备独家提供商、作为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设计者、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的官方合作伙伴,在2008年三季度(7、8、9月)里,也正是临近北京奥运会举办的时候和举办期间,联想集团应该是在奥运营销方面占尽了上风、出尽了风头的,联想集团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应该是得到空前提升的,联想集团的产品销量也应该能够借助北京奥运会的强劲东风得以提升的,怎么恰恰是在这个时候,联想集团的业绩就开始下滑了呢?
更令本人不解的是:
2009年1月6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的“CCTV后奥运营销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体育营销经典案例颁奖盛典”上,获得了“第四届体育营销经典案例奖”。作为一个荣获了“第四届体育营销经典案例奖”的单位,应该能以北京奥运会为最佳载体和助推器,提升产品销量,止住业绩继续下滑的趋势的,怎么却在2008年四季度还出现巨亏了呢?
有了这两个不解的疑惑,自然会联想到以下两个问题:
1、联想集团的奥运营销战略成功了吗?
2、如果说联想集团的奥运营销战略是成功的,那是不是可以说:假如联想不实施奥运营销战略的话,在2008年三季度,联想集团的业绩下滑得将更多,四季度出现的巨亏将更大。
结合本人2007年11月26日曾对伊利集团2007年1115日公布的升级版奥运计划中的一个主题广告问题的准确判断,结合本人对奥运营销、体育营销的实战和认识,本人认为:联想集团的奥运营销不算很成功。如果联想集团的奥运营销很成功的话,联想集团不可能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后,出现业绩下滑的事情,也不可能持续下滑到四季度,直至出现9700万美元的巨亏。
 
附、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有关奥运营销、体育营销的文章:
1、强弱大比较:两种关于伊利“强与弱”的新广告的声音
2、刘先明奥运前夕两谈“后奥运营销”
3、本土品牌:不拼明星拼传统
4、金融企业的奥运营销大有可为
5、刘先明奥运前对纺织服装企业的担忧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