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网讯 早春二月好风光,欢天喜地闹元宵,为期3天的以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为主旨的中国第一届民间花馍艺术节,2月6日在咸阳隆重开幕。来自陕西、河南等7个省份的160名民间艺术家,将连续三天展示、推介、销售以民间花馍艺术为主要内容的400种民间艺术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罗杨,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田源、石学友、刘石民,陕西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和咸阳市上领导等参加了在咸阳体育馆举行的开幕式并为艺术节剪彩。
花馍又名面花、面塑,花饰以花鸟鱼虫、蝴蝶、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丰富内容。单个花馍的形式多是飞禽走兽、十二属相、花卉、人物和象征吉祥的用具,组合馍则有大谷卷、高馍盘、插花馍和蜗牛山等。咸阳花馍——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时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其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民俗气息浓郁。
罗杨对艺术节的开幕表示祝贺后说,花馍艺术,这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葩,起源于中华文明,兴盛于黄河流域,盛传于神州大地,它是炎黄儿女生活和生命的雕塑,既有生命的冲动,又有生活的想象,更有现实的渴望,它的美妙造型令人神往,并且以无声的语言艺术使人心花怒放。花馍在咸阳的流传兴盛几乎与三秦文明同步,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兴盛于斯,在节日庆典中显示着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体现着广大群众的生活观念、生命理念、审美情趣、道德崇拜和自然智慧。他希望能有更多的群众融入到这个民俗盛会中,在以花馍艺术为特色、各种民间艺术云集的日子里,从中领略中华千年文明精髓,体会艺术,感受民俗,感悟中华文化。随后,罗杨宣布艺术节开幕。

咸阳市市长庄长兴在致辞时表示,花馍艺术在咸阳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把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保护好、传承好,咸阳结合发展“一村一品”,壮大旅游产业,深入挖掘花馍艺术的文化内涵,加强花馍制作工艺的整理和推广,积极培育民间艺术人才,在丰富和传承花馍艺术的同时,还使花馍成为咸阳市重要的旅游文化产品和农民增收点之一。他表示,这次艺术节荟萃的民俗文化产品,代表着花馍艺术的最高创作水平,是一次民间艺术集中展示的盛会,必将极大丰富花馍的艺术创作,提升花馍的整体发展水平,促进花馍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交流品牌发扬光大。

2月6日一大早,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走进咸阳市体育馆,展厅里各式各样的花馍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陕北的花馍色彩鲜艳,关中的花馍精雕细琢,厚厚的大锅盔代表了三秦人民的忠厚与淳朴。“二龙戏珠”“百年好合”“六畜兴旺”等寓意吉祥的花馍工艺品精致美观,虎馍、插花馍、石榴馍、佛手馍等传统花馍令人目不暇接。

艺术节的展区里有许多以牛为主题的花馍,饱含人们着对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体育馆门口摆放了一个直径达2.08米的“龙牵金牛”锅盔,由武功县北韩村农民倪志博设计制作。
花馍
花馍艺术
花馍艺术
花馍艺术
花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