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多山
因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于农村的印象深刻之极,所以我一直不太喜欢“农家菜”和“农家乐”的,但刘知迁带我们去的龙多山还是让我们非常兴奋,能够吃山上抓来的野鸡,江里直接打上来的鱼,于是干人马就“杀”到了不一样的农家乐,吃不一样的农家菜。
鲜!鱼真是新鲜之极,来重庆两年多,吃了不少鱼,直接从江里打上来的鱼个头并不大,就是感觉新鲜,虽然可能是心理因素使然。
鲜!野鸡也是新鲜得紧,野鸡活动量比家鸡大得多,肉是非常新鲜的,只不过由于“长寿”的原因,肉吃起来感觉有点老,绝对不如圈养的鸡肉嫩。
吃着绿色的食物,喝着自酿的白酒,感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大家高兴极了。
龙多石刻
重庆不少地方有石刻,龙多山上也有,只是量不大,而且没有系统地保护过。据当地的百姓讲,这里最早的石刻还是武则天时代的,接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石刻中夹杂着不少当代的时刻,但雕刻技法差得多,做品也死板得多,多数都是面无表情,与早年间传下来的栩栩如生完全不同,破坏了整个现场的协调与统一。
看着这些远古传下来的艺术精致与现代作品的粗糙,就联想起传世下来的古建,象故宫、赵州桥等等,至今仍然非常牢固,看着再存在个几百年应该不成问题。而象北京修旧如旧的平安大街,不过十年的时间已经开始破败了。
我们现在开发建设的房子多是以50年、70年计算的,多数还达不到100年呢。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加上新技术层出不穷,能够从反面印证现代人的狂躁不安,不够踏实,想来惭愧得很。
在远古时代,人们的事情不多,可能为一个雕像能够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他们是用时间来雕刻艺术品的,他们把心血注入了雕像,雕像也就有了灵魂了。我们是彻底的匠人,只是在做知而已,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洗心
途中小雨一直下个不停,山就隐在雾中,从山顶上向下望去,梯田、盘山路交织在一起,非常漂亮,这与我老家的北方农村有不一样的景象。
水多、绿多、梯田多,与重庆的城市拥挤完全不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简直能够把肺洗净,看着满眼的绿色能够把眼睛洗清,心旷神怡简直就是人在画中游。
我把这种心神的放松叫做牧心,放牧自己的心灵,舒解一下持续紧张的心情,太美了。
2009年第一次牧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