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天,正好是3月8日——国际妇女节,下午领着孩子去鳌峰公园玩,天气非常的好,煦暖的阳光毫不吝啬地照在公园里,高高的树下、竹园里都流下斑驳的光影,连小草都贪婪地享受着这难得的好阳光。公园里的人很多,在路边,有一个糖画师傅正在专心地做着糖画,女儿很好奇地前去观看。女儿要一只大公鸡的糖画,糖画师傅麻利地做起来。不一会儿,一只大公鸡就在师傅的手里画成了。
大公鸡在师傅的手里画成了
粘上竹签,待冷却后铲起来
看看怎么样啊!
糖画又叫画糖人,民间也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它和做糖人儿、捏面人儿一样,都是民间传统手工艺,现在会的人越来越少了。制作糖人在笔者的记忆里还是很深刻的,记得师傅制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一般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食用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制作糖人比糖画更讲究使用火候,火候的控制很关键,过热则太稀制成的糖人容易变形,过冷则又会太硬导致无法塑形。制作糖画、糖人使用的工具很简单,糖画有勺子、大小合适的石板即可,糖人则多用勺形和铲形的工具。
糖画、糖人的特点是造形生动、色彩鲜艳,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但皆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画、糖人。现在的人们多觉得很不卫生,也很少去吃了。放久会变黑,也就自然毁坏了。不过也有一些把这些糖画、糖人经过特殊的处理,制作成工艺品,也是非常不错的。过去糖人很便宜,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物质相对匮乏,糖画、糖人自然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和零食。记得在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的。如今物质条件好了,糖画、糖人已经没有很大的市场,糖画、糖人也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
相对来说,糖画的制作工艺相对要简单一些,只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就不难做到。而糖人的制作相对来说要复杂一点,需要一定的技术。总体来说,无论糖画,还是糖人,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
1、吹糖人
庙会上吹糖人的吹糖人是把糖料吹制成各种造型。据说吹糖人技艺始于明末清初,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在对这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在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跳下,冷却后成型。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体态丰满,常见的是以十二生肖为内容。吹出的糖人质地很薄,易碎。
2、画糖人
画糖人,是民间用食糖来造型的艺术样式,多流传于四川各地,以自贡地区的品种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其造型亦最为趣味。
画糖人是在石板上用糖浆画出者。石板多用光滑冰凉的大理石,用时在上面涂一层防粘的油。糖稀熬好后,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浇出线条,组成图案。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却了,所以要一气呵成味的糖人摊,制作过程就很是精彩。待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侯凝结即成。画糖人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3、塑糖人
塑糖人,即用模具塑造者。塑糖人有金瓜、石榴,、桃子、鸡狗、猴吃桃、元宝灯笼、寿星、和合二仙、渔翁钓鱼;画糖人有文人武士、宝剑、龙凤、麒麟、鸟兽等;塑糖人有罗汉、财神、寿星、狮子、宝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