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媒体朋友偶然说到江社长,只谈诗词歌赋,和商业无关。不过我还是忍不住的想问一下江老师,您的广告最近卖的可好?
新浪财报已经发布。新浪和分众联姻已经有段日子了,美国人好像并不认可这是一段好姻缘,新浪和分众的股价在一齐下跌。与其说是因为经济危机让人们丧失对股票的热情,不如说新浪和分众实在让人缺乏想象。新浪的并购决定让股东手里的股票摊薄了将近一半,但新浪的股东们还是接受了管理层的建议,新浪全体上下对分众的热忱可见不一般。这种豪情之举难道是源于之前曾有过分众要收购新浪的惊心经历?
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何新浪要接手分众的卖场广告这样缺乏竞争力的业务?好像答案很简单,因为新浪需要丰富自己的广告渠道。问题在于卖场广告的价值在专业的广告公司分众的操作下,尚不能走出惨烈竞争的泥潭,作为主营媒体的新浪又有什么可以拿出的法宝应对增长乏力的局面?诸如此类的疑问,让这桩被有些媒体称呼的“媒体大超越”的交易变得扑朔迷离。
事实是江南春送给曹国伟一个包袱,却换到了新浪的几千万的股票。这样分众和新浪可以搭乘同一辆资本战车在华尔街游荡了,像孤独的孩子终于找到了依靠。有人说双方合并将股价大涨,但回过头来看,资本市场却结结实实的回应了两记冰冷的耳光。或许,这也不是半路杀出的复兴集团所能预见的结果。很多人也会这样安慰:是增发股票的溢价问题,股价早晚会回升。
很多人此次质疑江南春是资本操作。分众的圈钱路线图已经被很多人看透,于是解读为出售业务大体是因为江南春要挽救分众的股价才断臂自救。没有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入,分众就不能实现并购。没有规模优势,分众就失去了成本优势。如何控制成本,到时候如何是好?背负巨大的外壳,分众的确难以承受之重。外界传言江南春资金链面临崩盘,这个时候新浪伸出橄榄枝,美人香投,岂有怠慢之理。合并抛出的思路是,新浪的确丰富了广告渠道,分众也可以轻松上阵重新杀敌。可就是美国人视而不见。
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以后怎么样?谁也不能为这场金融危机钱设想结局。尤其是广告市场。在双方都承很迷糊的时候,互换的游戏开始了,风险互换,收益互换。还有媒体的互换,重要的是信心的互换。广告主一共就那么多,大家一起开发。温暖的合作总比惨烈的竞争好。双方股价走低,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看淡2009年的广告市场前景。
另一个心结是新浪门户老大的地位在不断接受挑战,过度单一的收入多被外界诟病。纵观新浪版图,邻里三家都在四处出击,只有新浪在养尊处优,是该变革的时候了。不管那么多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抄底分众就是那么简单。
模糊的现象依然存在,框架高管的出走,分众股价的暴跌和新浪飘红的财报没有丝毫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