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象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当80后还在惨淡中走向就业的断头台,社会上已经到处出现了90后的字眼。这种带有点惯性的文化现象让人们的目光开始关注于90后。这群同样被父母寄托了厚望的公主和王子在更为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80后那种改革带来巨变的痛楚,他们的成长更趋向于一种温和的提升。不管家庭也好,学校也好,他们展示出来的个性和比80后的更另类让80后无法接受。于是就出现了几个关键的词语:非主流、自拍、甚至用脑残去描绘。
在很多网络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只睁大眼睛的少女图片,带着血色的火红和甜美的脸蛋让人感觉到一种特别单纯的美丽,她们搞怪的眼睛传递着另外一种风情,撩拨着你一种发春的冲动。她们喜欢用手机拍这些东西,而且喜欢把自己那很旋的照片放到空间里面去。当你走进他们的空间的时候,你就感觉到那种精心和独到的风格。她们喜欢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根本不管其他任何人的想法。或许她会告诉你:她就喜欢老头子!很多不符合逻辑的话和思维方式让你感觉到无法理解。于是你就会说,这样的人简直就是脑残!缺一根筋的感觉。如果说80后的女孩子追男孩子还是一种比较奇特的现象,那么90后的女孩子可能就被人们用“溅女孩”去形容。疯狂的追求她们喜欢的东西,付出什么都不惜,这是80后很多时候做不到的。
而在90后的消费当中,价格似乎已经不是他们考虑的因素了,只要喜欢的,几乎都可以得到。有的一个行头3、4万元。这是在很多人眼里无法想象的事情。他们像吸毒一样,喜欢上某品牌,即使那个品牌出现问题,或者并不是很完美的,只要他喜欢的理由存在,他都不会顾及其他人的想法。而对于高端消费来说,不管你怎么去定位,只要他们喜欢的,他都会购买的,特别是一些非主流的衣服、帽子和佩饰。而珠宝的消费对于他们来说,目前还没有充分挖掘,但是个性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我们看下这个小故事:一位叫芳芳考进一所大学,她学习成绩偏中上,在大学依旧是中上。但是,在恋爱方面应该说是“进步”了。上初中的时候她就处了一个对象,初吻、处女都给了那个对象。进入高中她开始成熟了,认为原先的恋爱只是一种游戏,那不是爱情。于是,她和一个同班的帅哥好上了,那个初中的男朋友被她开了。
高中的帅哥是一个应该说不错的男孩,只是有的时候总让她感觉隐隐的不满意和不满足。一进大学,在一次同学聚会,她被另外一个大学吸引了,吃完饭两人就找地方开房去。
她和大学同学同居了,那个初中的、高中的男朋友成了她成熟的垫脚石。
大学同学同居没有多久,她的女同学把可爱的小脚就伸进了她们中间,她们分手了。
早晨恋爱,晚上分手,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是她的一句换男朋友自我安慰的哲学和观点。
90后的爱情来的快,去的也快。早晨是情侣,晚上是陌路。早晨相识,晚上同居,不新鲜。
这就是90后的爱情,性爱对于80后来说内心还是有点顾虑的,那种传统留下来的观念还是有的,而且80后还有一种处女的论调。90后似乎这些东西都是次要的,他们要的是一种真我的感觉,这种东西比任何人都强烈。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这群特殊的人当中并不分什么乡下和城市。他们在很多划分标准上都很模糊,没有很确定的概念。有的时候她会说一口很溜的英语或者把四书五经都背下来让你无法知道站在你面前的到底有多少料,自惭不如。而这个时候他又拿起一个很小的卡通游戏,投入到游戏中去了。于是他们又变得琢磨不定、天才(在某一些领域)、精灵鬼怪、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