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百辉:振兴规划与汽车下乡促钢铁产业发展


  编者按:2008年国庆之后,钢铁价格暴跌40%以上,全行业陷入半停产状态。2009年新年伊始,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钢铁产业振兴规划》,规划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其中特别指出,“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

  行业整合进入第三阶段

  早在2005年,我国就提出要加强钢铁业的整合力度,当年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时至今日,钢铁业的产能日渐增长,连续突破5亿吨和6亿吨,但产业集中度却始终未见起色,2005年前10大钢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37.3%,2006年下降到34.6%,2007年进一步降至33.7%。可见,行业整合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过去几年,钢铁业的整合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拉郎配”。政府力量是这个阶段中的决定性力量,政府运用行政命令,对国有钢铁企业进行合并重组,效益好的钢铁企业重组效益差的,所谓“丑女嫁靓仔”,结果往往不是“1+1>2”,而是“1+1=0”,好企业重组差企业失败,最后一起陷入绝境。

  第二个阶段是“自由恋爱”。政府力量退居二线,改由市场原则主导重组。三大钢铁集团,宝钢、鞍钢和武钢作为行业翘楚,依靠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大举出击,连续跨地域并购,为了获取资源,实现钢铁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其并购重组动力十分明显。

  以宝钢收购八一钢铁为例,其用意非常明显,八一钢铁的铁矿石资源正是宝钢所垂涎的。除了矿产资源,市场资源、地理位置、个别产品优势等都成为了特定的资源互补并购的动力。

  “自由恋爱”虽比“拉郎配”进步不少,但除了这三大钢铁巨头的行动外,其他大型钢铁企业鲜有动作,产业集中度无法得到提高。钢铁产业作为一个规模经济非常明显的产业,产业集中度低就意味着大量资源被浪费,在2007年和2008年的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国内钢铁企业各自为政,正是最后铁矿石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9年是中国钢铁产业的并购重组年,区域整合将代替行政命令和资源互补,成为钢铁业并购的主要动力,联合重组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将在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行业企业迎来兼并重组潮

   受到钢铁行业振兴规划影响,一股企业兼并潮正在酝酿当中。模具网CEO罗百辉早前有撰文表示,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企业将迎来兼并重组潮。

  武钢总经理邓崎琳表示,武钢会选择恰当的时候收购一些项目。他认为大型钢铁企业对小型企业的兼并重组,有利于改变小型钢企亏损的局面,符合国际潮流和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和振兴规划。近年来,武钢先后重组了鄂钢、柳钢、昆钢,并控股广西钢铁,在防城港兴建现代化钢铁基地。包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臣同样表示,今后两年将是行业联合重组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重要时期。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波表示,将改变之前的规模发展方式,推进由新建项目为主向新建项目与并购重组相结合的转变。

  种种迹象表明,兼并重组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里大型钢铁企业关注的重点。依据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未来三年内国家将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宝钢、鞍本、武钢等三大央企在国内的联合重组中发挥先锋作用,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5000万吨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若干个1000万吨级至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国内排名前5位的钢铁集团产能占总产能45%以上。

  相关分析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产量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分别是宝钢、河北钢铁集团、武钢、鞍本、沙钢。这五大集团2008年的产量,仅占当年我国钢铁总产量的28.61%左右,距离振兴规划设定的45%以上的目标还有明显距离。

  武钢带头抱团应对金融危机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国内钢铁行业形势严峻,就在这个当口,武钢明确了“第三次创业”、争创“四个一流”的目标,为国内众多“危中求进”企业做出了表率。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去年下半年国内六成左右钢铁企业出现亏损,很多中小钢企被迫停产。作为中央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武钢去年11月、12月也出现亏损。今年1、2月份,在扩大内需系列措施的刺激下,虽然部分钢材品种价格有小幅回升,但大的形势还是不乐观。由于钢材的需求上不去,1-2月武钢也只是微利。“我们现在采取的是超常规的举措来应对危机,推进第三次创业,争创产品、技术、节能环保、管理四个一流。”武钢人强调。“目前我们是在用高过国家的内控标准来保证产品质量。”武钢生产技术部表示,在这个非常时期,公司利用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在业内的绝对优势,调整了进口矿石与国内矿石的配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武钢销售中心负责人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尤其要与用户抱团取暖。前不久在广州召开的武钢2009年用户座谈会,武钢与超过七成的各行业龙头企业确定了合作关系。

      恰逢金融危机冲击,今年又是武钢第三次创业中最重要的一年,可谓逆水行舟。据介绍,武钢第一次创业的标志是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出铁;第二次创业是1974年,国务院批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投资40亿建热轧厂、冷轧厂、硅钢片厂和连铸车间;第三次创业是从去年投产50周年后提出的,主要内容是重组昆钢、柳钢、鄂钢后的中西南发展战略,通过联合重组、新建防城港钢铁项目,实现武钢由内地走向沿海发展。从而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四个世界一流”。 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提出,武钢第三次创业的阶段目标是:到2010年,粗钢年产能达到3000万吨钢以上;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综合竞争实力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10名,规模效益居中国钢铁行业前3名。

  汽车下乡推动山东车企钢企抱团共赢

  作为轻型车第一大省的山东,众多车企、钢企将受益“汽车下乡”政策。北汽福田诸城奥铃汽车厂去年生产轻型车超过19万辆,是山东省最大的轻型汽车生产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在“汽车下乡”中分得更多的份额,在细则出台之前他们已经将全国的服务站点增加到800家,做到每50公里就有一家服务站,并且配备了24小时呼叫中心,及时为农民提供售后服务。

  奥铃汽车厂副厂长钟明华表示,利好政策将拉动他们轻型卡车的销量增加12.5%以上。目前企业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奥铃在山东、安徽、河南等四轮农用车和三轮车保有量比较多的区域开展了“汽车下乡,换车升级”活动。

  “山东是轻型车生产大省,年产轻型汽车超过30万辆,全国每4辆轻型车中就有1辆是山东生产的。因为不用招标,山东车企将全部被纳入下乡计划。”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魏学勤分析指出,山东轻型(tag:钨绞丝)车产业将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最大受益方。

  汽车下乡也能让济钢分得一杯羹。钢铁业是原材料行业,汽车业是用钢大户。山东是全国商用车第一大省,济钢与山东省汽车行业从今年开始进行战略合作,此举可以降低双方的物流成本。对济钢来说,此次合作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冷轧深冲汽车用钢的研发和销售,巩固和提升热轧汽车结构用钢的品种和质量。据了解,为了抢得先机,最近济钢研制成功两个汽车用钢板新品种。济钢有多年生产汽车大梁用钢板的历史,但高强度的汽车用板一直是个空白。济钢三炼钢中厚板生产线试制成功,首批订单1000吨已完成并发给用户。

  莱钢集团汽车轴用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汽车用高性能前轴、平衡轴用新无缝管钢种研发也有新成果,高档汽车齿轮用钢质量及一批粉末冶金汽车零件达国内先进水平,汽车行业火了,我们钢铁企业肯定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