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应该已经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一百年前,我们还是爱新觉罗家的臣民,经过几度改正朔,易服色,不管怎的也是数度夕阳红。对于一个大学而言,一百年也真不短了。
去年有一个长于修桥铺路,盖房造亭的同济大学也一百年了。
与同济大学,我素无渊源,前一年,我的一个老乡兼转折的中学校友孙周兴自浙大跳槽同济,执掌哲学或一个叫什么别的名字的学院,但我虽尊敬孙之学问和为人,但却是只有一面之缘,因专业不同,以后看来也难以常聚。
去年来上海,见到王晓渔,青年才俊,任教同济,擅长文化批评,与另一怪话一箩筐的朱大可一个学院(研究所),但也只是共进一小晚餐,随后在上海师大小聊。要说认识的人,还有韩潮,也是未及深谈。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我跟同济,生疏得很。当然也就没啥好说的。
但是这次来到上海,主办方让我们去同济参观,说是了解“三区联动”,到了同济,才知道原来是要让我们了解同济大学的老师是怎么富起来的。
在会议发给我们的两份资料(《同济大学赤峰路地区:一个建筑设计“硅谷”正在形成》,《看赤峰路现象——谈杨浦区依托大学发展经济》)中,主要是介绍同济大学和所在的杨浦区,及街道是如何政府、学校合作发展当地经济的,因为同济的设计和土木在全国有领先的地位,所以围绕着同济大学发展出一个设计公司带,带动了同济师生的创业热情,终于发展出一个经济增长点。这两篇文章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介绍同济大学老师的富有:其中一文说:“当时上海较富有的人群就是同济大学教师,巨大的财富效应促使更多的人踏进这个产业”,还有一篇文章说:“到九六年据不完全统计,资产达100万以上的同济大学教师就有100多人,同济新村是车水马龙,小轿车频繁出入,巨大的财富效应促使有更多的人踏进这个产业,最后连数学系等教师也出来办设计公司。”
听了这么多报告,真还不知道有大学是如此宣传自己的。
大学老师不应成为臭老九,不过转身就如此这般地宣传大学老师奋力经商,蓬勃致富,首推同济,我佩服,干事就要旗帜鲜明,做婊子绝不立牌坊。但隔行如隔山,教设计的开公司,如法学院老师兼律师,这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特色,我们也没啥好大惊小怪的。但不知道那个数学系老师是否边教数学边设计房子。而这如果是上海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只好说,我服了。
同济的设计好,我耳闻,但也好不到那里去,否则也不会让那些法国人在北京又当母鸡下蛋,又当裁缝做裤衩。即使是同济自己的宣传材料中,他们即将搞起来的设计中心也是由日本人设计的。
而傻样的学校就有傻样的学生,特意上同济的BBS一看,一位叫“一良大帝”的同济学生是如此赞美同济的:
同济每年给全国GDP带来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复旦。。看看中国多少的建筑和工程以及桥梁是由同济参与的把。复旦这几年除了贡献出一些经济管理类人才之外,对国家的贡献在哪里呢?
我是一个同济文科生,有的时候一直为自己感到悲哀,因为同济的文科实在太差,不是一般的差。
但是,我身边的建筑土木环境汽车电信等同学,他们都是全国第一和前列的。我虽然为自己悲哀,但我为他们自豪。我虽然为同济文科悲哀,但更为同济的强势学科而自豪
希望有一天,同济的文科也能和交大一样,稍微能拿得出门面一点。
ps:事实上,学科的差距不在于排名。很多学校的哲学专业貌似很强,可是有屁用呢??复旦哲学很强,北大哲学很强,可是哲学专业的毕业生有什么前途呢??根本就很难找到工作。
学科的强弱不是和毕业生“钱途”和“前途”成正比的。。一些诸如哲学之类的垃圾学科,再强又有屁用?
我们同济一个土木硕士生出去,一年至少十几万。。可是复旦哲学博士毕业,一个月估计也就不到五千块把。。。。即使复旦哲学再强,学生没钱途,有屁用??大家看看,中国那些名人里面,有几个是哲学出身的?但是中国富人里面,有很多都是搞房地产出身的。。。。
我的妈,的确是周济教育路线的好孩子。前几天网上看有一个县的状元不“小心”上了同济,为了转学不惜退学的消息,本有一些诧异。但是有了这样同学,想必许多人都会有退学的念头。
去年同济百年校庆的时候,经常充满感情的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一句康德的话,他说:“有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我在想这样的话在同济说,真是没找对地方。对不住哥尼斯堡的那位老爷子啊。
听说,同济有一些德国的渊源。德国人虽然办事一丝不苟,但思想之深邃也是举世无双。看来同济的德国渊源可能是接上了下水道上了。
拿一个全校皆商的典型来做示范,红朝的确到了是非、美丑、善恶不分的时候。
还说啥呢?不洗就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