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修养 理论素养


  今天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看到了理论修养和理论素养两个词,这不禁让我联想,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有怎样的区别 呢?

  于是我查了一下:

  修养

  基本解释:

  ①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处世态度或完善的行为规范。

  ②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文学修养|理论修养很高。

  ③指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他很有修养,虽然受到围攻,但还是和颜悦色。

  ④休整调养:修养残躯,安排暮景。

  素养

  基本解释:

  1.修习涵养。

  2.平素所供养。

  看来准确的说还是理论修养更为贴切,因为它特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比如说有政治理论修养,那肯定说明在政治理论上知多识广。

  如何提高理论修养呢?还是看看专业人士的见解吧:

  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不可以没有这个灵魂。我们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理论修养问题。可是,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却对提高思想理论素质缺乏足够认识,忽视理论修养,不愿意潜心钻研理论,不善于用理论指导工作。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不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上就过不了关。有些人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方向,在复杂斗争中站不稳立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究其根源,都与缺乏理论修养有关。无舵之舟,漂荡不定。失去理论导向,就会如舟之无舵一样无所适从。

  理论上打好根底是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基础。理论修养差,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修养。为什么有些干部思想空虚,意志衰退,抵御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诱惑,甚至到封建迷信中去寻求精神寄托?说到底是因为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主心骨。

  理论上不断提高是正确处理矛盾和把握全局的保证。理论修养不同,工作的效果就不一样。比如,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在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在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暂时利益的关系上,能不能把握准、处理好,关键就在于是不是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常讲要增强审时度势、驾驭全局的本领,这个本领就来自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历史、观察世界的能力。

  在学习运用理论上作表率是在其他一切方面作表率的保证。科学理论赋予共产党人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领导干部责任重、影响广、作用大,离开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拿什么教育人、带动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办不到的。

  发挥理论的优势是发挥思想政治优势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统一和巩固;坚守和扩大思想阵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发挥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这一切都离不开理论的武装,离不开发挥理论的优势。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不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就会妨碍思想政治优势的发挥,就经受不住各种困难与风险的考验。

  当今时代,中国和世界发生了并正在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随着实践、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加强理论修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怎样领会这个“一脉相承”?就要联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搞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伟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怎样领会这个创新成果?就要联系实际,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掌握其继承的基础及其吸取的新的实践经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加强理论修养,需要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下苦功夫、真功夫、长功夫。下苦功夫,就是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时间紧,可以挤出来;学问深,可以钻进去。下真功夫,就是结合实践,注重应用,把学习理论同调查研究、改造思想、做好工作结合起来。下长功夫,就是持之以恒,永不停顿。实践无止境,认识无止境,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也无止境。停顿就意味着倒退,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金锵)来源:人民日报

链接:    思海常啸   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