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言宜
题目是一个文字游戏,是贾谊的拆字。读《资治通鉴》劄记(其实就是札记,我偏要写成劄记,冒充学问也),题目都是四字格儿,比如《陈平打工》、《韩信之死》、《樊哙撞上》、《季布致仕》、《丁公之死》,成语似的。本来是要写成《贾谊讳尊》(为尊者讳),或者是,《贾谊上书》,都觉得不是太妥。忽然发现,这个贾谊,原来是一个辩才,一个语言天才,说的话,尽是合乎事宜时宜的,可谓会说话的人,言语适宜的人。
原来,贾谊看到,汉得天下之后,缺少一个礼仪。就是对于大臣们还用刑,所谓“黥、劓、髡、刖、笞、傌、弃市之法”,都是很恐怖很不人道的做法,显得皇上忒残忍了,对于仁主的形象塑造是颇为不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大臣犯罪了,皇上可以撤他的职,要他的命,但是,不可以拿绳子绑了他,把他关进牢狱,让那些小吏走卒羞辱这些倒霉的大臣,这是对皇上的亵渎啊,因为,这些大臣都是在皇上身边行走的人,他们好像是戴旧了的帽子,可是,不能踩在脚下,正如即使崭新的鞋子,也不能搁枕头边儿。
不仅如此,大臣如果犯事了,比如,挪用公款,贪污受贿了,也不能这样定名判罪的,而是应该说“簠簋不饬”(符鬼不赤),就是说,祭祀用的礼器没有洗干净,多么委婉的说法啊。如果官员们有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比如,找小姐了,包二奶了,也不要这么说,这样多不文雅啊,多不给面子啊,而应该说是“帷薄不修”,就是说,家里的屏风没有摆放好,窗帘没有拉严实了。如果大臣们玩忽职守,把事情搞砸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了,你要撤职查办了,也不能说他无能,是窝囊废二百五十三点等等,而应该说是“下官不职”,就是说,你不适合做这项工作了,而应该调离他任,也就是异地做官。
贾谊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对于孔孟之道烂熟于心,虽然只活了三十三岁,可是,他的这番言论,长命着呢,即使到了今天,也还是非常之有市场的。为尊者讳,历来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现在的官员,决策性错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都谓之“交学费”了,至于这个学费究竟有多少,并不重要,多了,算是上哈佛了,少了,算是上电大了,不多不少,算是上北大了。官员乱搞男女关系,过去叫“生活作风”出了问题,现在则叫“作风不严谨”。女方过去叫姘头,现在叫小蜜;过去叫第三者插足,也不太好听,是贬义词,而且稍嫌啰嗦,不符合现在简约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于是改叫“小三”,纯属中性词汇,宽容多了,岂但宽容,还透着一丝儿幽默呢。贪污了,则是“经济问题”。
过去,我们看法院贴出来的通告,一般都会有这么一个词汇“猥亵”,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可是,因为和流氓罪联系在一起,反正是不好的意思啦。这仿佛不是为尊者讳了,而是为贤者讳,就是说,看通告的都是贤良之士,不要让不雅值此污秽了他们的眼睛。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应该感谢院方。
网络时代,砖头四飞,这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是飞吻满天飞啊,赞美诗唱不完啊。对于不讲道理的有虐待倾向的女朋友不敢得罪,于是呼作“野蛮女友”。徐娘已经半老,即使风韵犹存,也仍然让人不舒服小半天儿,于是乎,叫“资深美人”,传递出这样的一个讯息,您就像是资深编辑、资深策划等等一样,是我们所尊敬的对象啊。
我忽然想到,贾谊之论合宜是合宜了,却消减了问题的严重性,成为某些人的遮羞布进而是防弹衣。有时候,我们倒是更愿意听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正是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恰恰是最为相宜的。(三月十七日)
西贝言宜
评论
2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