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器乐(口风琴)集体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初探


     【作者按:该课题实验,通过了贵阳市教科所课题组专家的结题验收,并于2002年12月,获得了贵阳市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本论曾文获2003年贵州省优秀论文评比壹等奖。此文初写于2003年5月,修改于2009年2月28日】

                                                                                   
摘要:遵循《音乐课程课标》的十大理念,以及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如何在口风琴集体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作为课题实验工作的研究重点之一。
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倾听、欣赏、尊重、共享、做人、交流。”
口风琴教学强调学生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强调一种集体合作精神,强调一种和谐的演奏、欣赏、共享、交流氛围。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正是口风琴集体教学应探索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口风琴、集体教学、合作学习、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有效合作、小乐队、档案袋、开放式、趣味性、评价
   
一、口风琴集体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新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器乐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表现音乐的能力;扩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遵循《课标》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这十大理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从2000年12月起,承担了“2000年贵阳市器乐(口风琴)集体教学研究课题”的课题实验任务。一直以来,以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进行简易器乐教学缺乏深入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对广大教师的实际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在对集体器乐教学的目标、任务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口风琴集体教学初始阶段的教学原则和基本方法的初探”成为课题研究的子课题。
 
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
随着课题研究的进行,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改“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的提出,为口风琴教学实验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学生带来了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
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存在着不同差异的学生,如何口风琴集体教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总结了实验初期在起步阶段抓常规、激兴趣、练基本功已初见成效的基础上,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探索口风琴课堂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如何在口风琴集体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作为课题实验工作的研究重点之一。
针对音乐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我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作为口风琴集体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在口风琴集体教学中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小乐队”,在“小乐队”中学会合作                                               
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倾听、欣赏、尊重、共享、做人、交流。”
口风琴教学强调学生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强调一种集体合作精神,强调一种和谐的演奏、欣赏、共享、交流氛围。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口风琴集体教学的探索实践。
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小乐队”的建立,成为口风琴集体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引导学生用乐队乐手的标准要求自己,让学生懂得只有善于合作的乐队才是好的乐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为此,我将课堂40分钟的教学设计成“欢乐时刻”、“展现自我”、“即兴演奏”等不同音乐活动板块,把课堂前五分钟作为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堂和课后学习吹奏的口风琴乐曲。五分钟的个人展示,时间是极为有限的,能够获得表演机会的学生也是有限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更为有限,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有充分的演奏、欣赏、共享、交流机会,我将每一堂音乐课的前五分钟由以学生个人展示,变为让学生以“小乐队”的形式进行集体演奏。
“少年琴声乐队”这个由全班几十位同学各自取名并举手表决、共同确定的、一个响亮的乐队名字诞生了。我(教师)担任乐队的“指挥”,学生是“乐手”,更乐队的主人。我作为乐队中的一员,引导学生用乐队乐手的标准要求自己,懂得只有善于合作的乐队才是好的乐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经过几次鼓励,学生先后自发组建了“黄鹂鸟乐队”、“精灵乐队”、“HAPPY乐队”、“凯茜乐队”等12支乐队诞生。由周黎同学带领五位同学组成的第一个小乐队“黄鹂鸟乐队”(后改名为“皮可西”)终于成立并登台表演了。一首《蜗牛与黄鹂鸟》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和老师的赞扬。真可谓台上的“演员”演得投入,台下的“观众”看得认真,从学生脸上看到了成功的欣喜和自信。在第一个小乐队成功表演的激励下,一次,一个叫周珏的学生悄悄告诉我说:“吴老师,我组建了一个乐队。”,我听后高兴地说:“好啊!下次课上能表演吗?”,“没问题!”周珏说,“好!到时我一定会看到你们的精彩表现。”我说。一周后的一次音乐课上,周珏同学带领的有十名队员组成的另支乐队——“HAPPY乐队”,通过认真排练、准备。终于登台成功的演奏了一首《外婆的彭湖湾》,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为了丰富演奏效果,富有创意的加入了打击乐(自制沙锤),并由两位同学来伴奏。“HAPPY乐队”的表演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该乐队队员在本乐队的“乐队活动档案袋”的“表演记录”中写到:“盼呀盼,盼呀盼!音乐课到了。每个组员的心都不停的跳着。(轮)到了我们(上台表演),大家齐心协力(,)演出十分成功。我想,每个队员一定都十分(、)十分的高兴!”。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实验,全班几十名学生全部都参与到不同的“小乐队”成为一名“小乐手”,每个“小乐手”在“小乐队”中都有不同分工,承担不同职责,有担任口风琴演奏、有担任打击乐伴奏、有记录员、资料保管等,甚至有的学生还在不同的“小乐队”中任职。
在“小乐队”的合作过程中,由于“小乐手”们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为了共同完成任务——使自己所在的“小乐队”能登台表演,“小乐手”们都在努力、积极地参与合作,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的操场上,你都会听到或看到学生们认真排练的情景。
通过“小乐队”的表演形式,能使学生全员参与音乐实践,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在“小乐队”的集体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合作意识得到培养,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进行开放、富有趣味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乐队活动档案袋”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
学生自己建立、管理的“乐队活动档案袋”,真实地反映“乐队手”手们参与合作的过程。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自信心、兴趣到培养,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不同差异学生的教学困难。切实做到即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了使“乐队活动档案袋”既反映出乐队乐手们在小乐队活动中合作的情况,又各具特色,让学生们开动脑筋、大胆的创意,进行设计。“乐队活动档案袋”中收集了“小乐队”活动过程记录和有关资料,主要内容有乐队的“组队过程”、“队员的分工、职责”、“乐队队旗、队徽”、“乐队的介绍”、“自我介绍”、“队员的心里话”、“课后排练情况”、“排练中遇到的困难、困难的解决”、“已表演的曲目”、“红花栏”、“第一次演出”、“积累经验”、“排练好但未表演的曲目”、“演奏效果的评价”以及学生手抄的歌谱等等内容资料,在“乐队活动档案袋”中,通过队员的记录、整理、设计和编排,一一得到体现。
通过“小乐队”组建和“档案袋”的建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个性得以显现,学生各自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例如,学生周黎在组队经过中写到:“我走着走着又看见王全,他萨克斯吹得不错,正好当我们的伴奏。… …后来我又招了钢琴大师——杨菁凯,画画高手——冯晨,大鼓王子——张博和写字能手——段筱筑,这不,一个11人小组的乐队成立了。这使我明白,我不是最差的,我是有长处的人(,)我要取长补短(,)认真学习音乐知识(,)才能永远的认识自己,这话在乐队里很常说呢!”又如,学生冯晨在发言记录中写到:“… …是皮可西乐队给了我自信的机会,让我当上了后勤队长,这些档案差不多都是我写的,后来我自信心变大了,自己组建了一个乐队,你看,我是不是进步了。” 她在心得体会中写到:“画画好,口风琴更好,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口风琴!”在“队员说话”的记录中,周黎说:“作为队长,应该带动队员,认真吹口风琴。”;王全说:“好好吹口风琴,不骄傲,这才是黄鹂鸟队员!!”;罗坤虎说:“学了口风琴,我的音乐知识越来越好!”;有位学生还写到:“… …我学了口风琴后,才知道凡事都要努力的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学生在“合作的感想”中讲到:“… …大家在一起但(挑)战音乐,也帮助我们能和她人走在一起友好相处… …”等等由此看到,学生在“小乐队”中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学生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同完成共同的任务,实现有效合作
“小乐队”和“乐队活动档案袋”的建立,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得到有机整合。学生在乐队中的活动过程,同时成为审美体验、与人交往的过程。学生合作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教学的不足,即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三)、“合作学习”为学生音乐学习提供评价的多元性
“乐队活动档案袋”成为学生在“小乐队”中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显现,才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全面、客观的对每一位学生在“小乐队”中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我以各小乐队建立“乐队活动档案袋”为主要依据之一,在学期末,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以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乐队内部互评为形式,根据学生平时参与音乐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登台表演的次数、音乐表演中的情趣、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获得老师的奖励——“小乐队集体红花”和“乐手个人金花”的多少为评价量化标准内容,再根据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的分数、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综合打分,并给予相应的等级——“优秀”、“良好”、“还需努力”。对表现特别突出的个人、小乐队,通过全班举手投票,最终评出“我们班的小明星”、“最佳小组合”“最佳成果奖”等;另外,还对进步特别大的比较后进的学生、乐于帮助和吸纳音乐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到自己的乐队中的“小乐队”分别评出了“最大进步奖”、“互助奖”(所有奖项均获得老师的奖励——奖项名称的和盖有学校公章的练习本。学生很珍视它,并将次作为口风琴学习的记录本在“档案袋”里保存)。此时的“乐队活动档案袋”成为评价学生在“小乐队”中合作学习的主要依据之一,真正让具有不同差异的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了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通过探索、实验,更大程度地使学生得到有效地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自信心得到增强,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和享受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在贵阳市组织学生口风琴征文比赛中,选送19篇征文参加评选并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9篇,三等奖1篇。学生们在征文中分别写到:有一次看电视,的时候,一首十分好听的流行歌曲(电视剧《情深深 雨蒙蒙》主题歌)激发我的灵感,我便拿出我那小巧玲珑的口风琴,按照心里想到的曲调弹奏起来,没想到和听到的歌曲一模一样!我忽然感到音乐的奇妙,对口风琴的喜爱更加浓厚了;我是个内向的人,可自从学习上口风琴之后,我觉得与别人合作交流是件快乐的事情;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演奏《国歌》的时候,我是先回想起电视机里雄壮的国歌声吹了起来,这种振奋人心的感觉使我终身难忘;先来说说自己吧,我以前最怕上音乐课,因为我一唱歌就“五音不全”,学习口风琴后,我的演奏已经获得三朵“小花”了,它对我实在是个音乐救星呀!再说集体吧,我参加了最有名气的“黄鹂鸟乐队”,担任乐手重任,我主要负责找好听的歌曲和表演,周黎当队长,罗琨虎当负(副)队长,和其他几位同学组成。咱们要在下次音乐课上台表演,没折,于是大家都勤加练习,不懂就问同学,那几天,我接的或打出去的电话象卢沟桥的狮子一样——数不清,可工夫不怕有心人,终于,我们得到了来之不意(易)的一朵集体花了!……
目前,该课题已初见成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本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一课程改革的宗旨,积极倡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在艺术实践中,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表现、去创造。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即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为学生音乐学习提供多元性评价的同时,又为学生带来了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音乐学习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学生学习口风琴前后调查情况统计表(见下表)统计显示,学生与他人合作进行音乐学习的提高率为100%。
 
(附):口风琴课题实验研究教学情况对照表:  

 项 目  
 
 数
班 据
人数
爱    上
音 乐 课
会 演 奏
器    乐
音 乐 知
识 增 长
自     编
节     奏
自     遍
短 乐 句
与 他 人
合    作
识     读
乐     谱
 
 
 
%
 
 
 
%
 
 
 
%
 
 
 
%
 
 
 
%
 
 
 
%
 
 
 
%
五(2)班50
30
48
36
3
47
88
15
43
56
10
32
44
0
19
38
0
50
100
30
48
36
六(4)班53
25
50
47.1
2
48
86.7
21
48
50.9
15
40
47.1
0
21
39.6
0
50
94.3
35
50
28.3

注:百分率指提高率.
本文主要参考: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人民教育》2002年12期“再谈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
                                                                  (文/吴建军 200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