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光亚新解《道德经》二十九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  不可为也  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  无为  故无败  无执  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  或嘘或吹  或强或羸  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  去甚  去奢  去泰


译文:

  将意欲拿天下施展个人的作为,我看实现不了他自己的目的。
  天下政权这个神器,不可按个人意志来作为,不可固执推行其自己的目的。妄自作为则会遭到失败,固执强求则会失去民众。所以圣人:实行无为而治,因此也就不会失败;不去固执强求民众,因此也就不会失去政权。
  因为事物千差万别,有的独行有的伴随;有的轻嘘有的重吹;有的刚强有的羸弱;有的满载有的毁坏。所以圣人为政必须顺应自然:抛弃锐气太甚、抛弃奢侈骄横、抛弃唯我独尊。


点注:

  老子此篇纯系论政,集中阐述无为而治
  本篇指出,实行无为而治,其效果是无败无失,是对政权的忠诚和维护。其实质是用道的品格和品德约束自己,是对个性的承认和尊重。
  老子所推崇的这一无为而治,历来被认为是消极治世哲学。然而,它真正的哲学意义,在于以守为进。老子认为这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最好途径。当然,它对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不足,这也是无须隐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