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打破全球金融恐怖平衡“潜规则”


     日前,美联储3000亿元购进美国长期国债,在全球政界和金融界掀起轩然大波。这个做法,也使美元立即大幅走软,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遇指责。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去年的首次G20峰会召开前夕,美国力挺美元强势。

    几个月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人意图何在?

    笔者认为,(对美国价值观、综合国力、美元的)自信、应急处理国内危机、试探国际反应,是美联储出招的深层因素。这样做的结果,也是将全球尤其是美国与中国、日本之间,建立在美元债权债务关系之上的恐怖平衡显性化——作为债务人的美国,要争取主动权!

    应当说,美联储的出招是高明的,也符合其国内法和游戏规则。一方面,在美国联邦储蓄基准利率已经仅为0.25%的情况下,对内昭示创造流动性的办法还有很多;另一方面,则明确告知持有巨额美元国债的外国政府(对美国而言),以是否继续购买美债相“要挟”是无效的——不合作,则只有两败俱伤。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此举,是在奥巴马政府班子已搭建完毕、开始真正施政的关头。虽然从美国制度安排上看,美联储有一定自主决策权,但现实政治并非如此(极端情况,则为历史上出现过的丑闻)。所以,此举也暴露了奥巴马班子的一些政策取向。再联系到中美舰船南海对峙等事实,可以肯定的说:口口声声要“改变”“理想主义”的奥巴马,骨子里是务实派甚至是绝对信奉“丛林逻辑”!

      这,很可能并非美国和世界“FAIR  PLAY”之幸!除非,奥巴马班子真聪明到“拿捏得当、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