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和赣南围屋的风水内涵
赣州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QQ175613195,电话 13766307454)
曾祥裕考察福建土楼
近年来,福建土楼成了海内外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研究者考察的对象。它的知名度也年年攀高。2008年7月7日,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的第一个“国庆黄金周”,永定客家土楼景区旅游出现了第一次“井喷”现象。
我多次与海内外友人考察过福建土楼,一位日本朋友中曾正平问我“土楼选址和造型都按照风水来定的吗?它与赣南客家围屋有何关系?”本文解读客家围屋和土楼的风水内涵,并回答友人的问题。
土楼和围屋同为客家建筑
在中国福建、广东和江西客家人居住地方存有几百年留下的土楼,也叫围屋。所以,土楼和围屋同为客家建筑,不过是两种称呼。走进围屋和土楼,捡拾散落在高墙厚壁上的岁月残片,我们拼成了客家近千年的奋发图强的历史轨迹,也从中可解读它们风水的内涵。
追根溯源,客家先民迁入粤闽赣三角区之前,风水就已盛行,只不是风水师为皇家服务,俗称皇家风水,是唐代杨筠松战乱之时携皇室风水秘籍逃往江西赣州传承风水,把皇家风水转为服务于民间大众。风水积淀着客家人顺应自然的素养,成为客家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具有承传性。这就是风水在客家地区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从中原万里迢迢南迁的客家先民基于上述深刻的历史根源,对风水情有独钟。风水论中首推“天人感应”的思想。风水师的职责是用它来帮助人们合理选择阴阳宅,实现“风水宜人,和谐共生”的良好愿望。
赣南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寻乌、安远、会昌、信丰的南部。此外,在石城,瑞金三县分布有少量的小土楼和零星围屋;于都、宁都、兴国三县交界处则流行村围;另,在崇义南部数乡如聂都、沙溪、关田等地,明清时流行一种叫做“水楼”的防御性民居,但已不见实物了,从现在的残基断壁来看,形式极似寻乌的“炮台”民居。
围屋以龙南县的最具代表性,也最为集中。据不完全调查统计,龙南现存围屋约200余座,有些山谷村庄,往往一个自然村,便有七、八座围屋。形式上也最全,除大量方形围屋,还有半圆形的围拢屋式围屋、近圆形围屋,以及八卦形和不规则形的村围。结构上既有三合土和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垒砌的;体量上既有赣南最大的方围——关西新围,也有最小的围屋——里仁新围(俗称‘猫柜围’,形容其小,如养猫之笼)。代表性围屋除关西乡新围外,还有杨村镇燕翼围、盘石围、桃江乡龙光围、汶龙乡耀三围等。
同为客家建筑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即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围屋、土楼建造的初衷是什么?
我曾多次在赣南龙南、安远等地考察围屋,从田野社会学调查情况看,分布有这种设防性围屋的地方,均是明清时期社会动荡、移民繁盛之地,即主要是新客(后客)居住地区。除龙南外,一般围屋多见于上述地区的省界、县界和村界的村落中。其中寻乌、安远、会昌、信丰四县的围屋均见于南部乡镇,北部几乎不见围屋,而且建筑年代较集中于清代晚期,尤其是清咸丰年间,即主要是防太平军的侵扰。
土楼点缀在青山绿水中
经考证,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以其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绝妙的防卫系统、巧夺天工的建造技术和深邃的土楼文化,令世界瞩目。”福建省建筑设计院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民对我们介绍说。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土楼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我们所考察的客家围屋和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由此可见,无论赣南的围屋,还是福建的土楼,同是客家人维系家族团结和自我保护的建筑。
建筑内涵同有风水元素
围屋和土楼建筑,是体现了客家人聪明才智的艺术杰作。其存在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其因地制宜也十分符合风水的原则。它们依山就势,布局合理,不仅仅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其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专家认为,它们容纳了风水、文化、景观、生态、人文为一体,是一个环境景观生态风水学的样本。
客家人风尘仆仆从中原迁居于边远荒无人烟的南方山区,生存安全是第一要素,首先是要选定屋址,东家会请风水先生拿着罗盘来测定位置,客家人很看重风水,最好的位置是背后有山,前面有水,四周群山环抱,藏风聚气。
如同水一样,阳光、通风,是风水的物质基础。在南靖等地,还有一种叫“交椅楼”的生土楼,其建筑形式与方形楼大致相同。但前排房稍低,为平房或2层楼,左右两边稍高,为2层或3层楼,酷似座椅的“扶手”,后排房最高,可达3层以上,宛如座椅的靠背,整座楼仿佛一把“交椅”,故俗称“交椅楼”。其特点是土墙前低后高,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冬暖夏凉。围屋所设的天井就有利于采光和通风,排水。
客家建筑讲究吉祥文化
纳福避煞,无不渗透在客家建筑细节处理之中。如福建土楼的圆楼,以“无角”逼走“煞气”,其实,那所谓“煞气”是奇异的尖角和难看的形状,会带给人不快的视觉感应。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
我在考察福建土楼时,最欣赏“土楼王子” 振城楼,是座“最富丽堂皇的圆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楼与楼(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这样的结构,体现了,八卦风水学的深刻丰富的宜居原理。
这让我联想到所考察过的浙江兰溪诸葛村,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村落之九官八卦布局。其先祖在建村前四出踏堪的过程中来到高隆,发现这里极符形势风水的理想模式。它东南高西北低,背靠山峦,面对流水,是形势宗追求的“天地之势”。此外,诸葛村处于八座小山环抱之中,小山似连非连,形似八卦的八个方位成了外八卦。村中大厦如云,房舍高下,错落有致;巷道交通,八方呼应。钟池位于村落中心,似太极阴阳鱼图,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中数座十明清古建筑,雕梁画栋,重檐歇山顶,百态千姿,风格优美。
客家先人把建筑有机地融入周围的风景之中。你站在高处俯瞰一幢幛土楼和围屋就发现它们融入山水之间,宛若一幅幅山水画。在建造模感式上,又体现了完美的国画效果,把“框景”文化容纳于中,在选址上,完全符合中国风水文化关于明堂和案山的选择。围屋和土楼的环境大都优雅清静,推开窗户,苍翠欲滴的林木逐一入目,而花果飘香的飘香更是不绝于鼻,可谓步步为景,步步吉祥,层层好运。
客家先人富于生态保护和利用意识。福建土楼以方圆结构为准则,体现了易经风水学中“三易”原则:“简易,变易,不易”。这可以作为建筑美学的标准,走近土楼和围屋你总可以感觉清爽,这就是简易;清爽中又曲径通幽变化无穷,这就叫变易,简易与变易交相辉映,这就是不易,这三易,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灵魂,所以我说,易经之道,用之在法,无所拘束,其妙在人。!
你要体验这种美的历程,我建议你去南靖县,看看最为精美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这样层层接纳,层层呼应,不仅在外观上奇异秀丽,而且在气势上以势应天地山川。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夯土配方与夯筑技艺极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气息,完全是风水学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比之下,现代城市建筑高楼大厦林立,但是建筑风格多为火柴盒形状,无变化之美。可以这样说,这种难得以天地之灵气的住宅,远离青山绿水,居民呼吸着浊气,与噪声相伴,推窗所见,不是躁动的车流,就是高压的大楼和尖角挤压着你的身心。非怪现代人总是层出不穷地患各种怪病、绝症。可以断言,这种城市文明以破坏生态环境和风水格局,给人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严重。
吉祥文化的表现呈多元化。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
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赣南客家围屋安装大门是整个建房过程中的个重要礼仪程式,必须是良辰吉日。要预先请“风水”先生,根据东家的生辰八字,进行掐算先定。这一天先把门脚石砌好填平,大门门框上张贴喜帖和对联。喜帖的内容有:“吉星高照”,“百福临门”,“户纳千祥”,“安门大吉”,“人文蔚起”等等。对联有:“定居欣逢大好日;安门正遇幸福时。”等等。也有的根据安门的不同时辰,采用相应的约定俗成的对联。兹将十二个时辰的安门对联抄录如下:
子时 良辰定磉千秋盛;子刻登门万代兴。
丑时 甲开新运基宅旺;丑登鸿门子孙昌。
寅时 地处山青景色秀;寅时人旺财源兴。
卯时 我遴地利开新宇;卯迓天时登德门。
辰时 奠基动土开美景;定磉登门正良辰。
巳时 良时动土来三风;巳时登门聚九龙。
午时 面朝旭日迎瑞气;午聚祥光登鸿门。
未时 已开基宅降福早;未登德门及第先。
申时 紫微动土逢吉日;黄道登门正申时。
酉时 良夜纷纷降瑞气;酉时喔喔歌朱门。
戌时 安宅登门戌时定;繁子育孙早第开。
亥时 奠新宅人迎百福;登德门亥纳千祥。
文章走笔至此,我的思绪不断闪现一幅幅在考察围屋和土楼印象深刻的画面,深感风水文化博大精深,非我用短短的一文能展现其耀眼光彩,“纸上得来总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朋友,不妨抽出时间,抛开杂事,走出嘈杂的城市钢墙水泥,置身于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中,到山青水秀环抱中的围屋和土楼看看,也许你在沐浴春日和风,呼吸清新空气的同时,欣赏天人合一的画卷,感受着客家人辛勤开拓的精神和风水环境愉悦身心健康的玄机!
(提示:请关注赣州风水养生堂网上作品者,转载时尊重作者,署上文章出处和作者名称。)